没想到东昌伯看上去不显山不露水,竟然真的收藏了这么多的经学著论。
林渡指尖从这一排又一排的博古架上略过,拨弄着络子打的标签。
这些标签上面标注着明细,朝代以及批注人。
细数这些经论,竟比皇宫中的藏书楼都要全。
“东昌伯真是好意趣,博闻广识才是君子之论。
”东昌伯听见林渡这般夸赞,当即谦让道:“大人谬赞了,只是一点喜好,不成什么气候。
”东昌伯不知道为何国师突然想看经学著论,他记得自己也没对外透露过。
难道是自己酒醉后,说漏了嘴?在场几人各怀心思,一时之间,谁都没有开口。
突然,林渡在抽取一卷《礼经》的时候,不小心将一本薄薄的游记蹭到了地上。
许照刚想俯身去捡,却不料,东昌伯先行一步拾了起来,“呦!前些日子找不到这书,今日托国师的福,竟然在这里找到了。
”他将那本游记塞进怀里,见林渡手里拿着一本《礼经》,随口便道:“国师对这书感兴趣?”林渡将那《礼经》放到架子上,说:“随便看看罢了,谈不上感兴趣。
”东昌伯有心讨好林渡,见他兴致缺缺,便说:“今晚在广和楼有个雅集会,不知国师是否有空闲?”这雅集会,就是京中自称文人雅士的富贵公子哥儿闲得无聊,给自己找些乐子罢了。
所谓琴音曲高知雅趣,画笔浓时见真章。
互相吹捧,联络感情。
说完这话,东昌伯便觉不妥。
国师向来不喜欢人多的地方。
就算是国宴都不参加,更何况,这种人多事杂的雅集。
“若是,国师没有空闲,那便算了……”谁知,东昌伯话音还未落,林渡便打断道:“正好,在下也想去见识见识。
”寿春宫。
太后把玩着那块碧色玉玺,绵玉细腻,在她纤纤玉指间散发着柔和的光。
“皇帝出城了吗?”站在她身边的女官恭敬道:“已经出城,娘娘。
是往西山行宫的方向去了。
”太后将那玉玺放在锦盒里,拿着帕子一点点擦拭着指尖蹭上去的嫣红,“传信给沈指挥卫,给哀家把皇帝看牢了。
没有哀家的允许,不许皇帝踏出西山行宫半步。
”“他以为,他乖乖交出玉玺,哀家就可以放纵他,养虎为患吗?”“简直做梦!”太后目光透着凉薄:“命随侍的太医,加大药量。
”她在侍奉的女官地搀扶下,站起身来道:“皇帝年少多病,缠绵病榻,哀家作为皇帝的母亲,自是感伤。
”“吩咐下去,阖宫上下斋戒七日,为皇帝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