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小说

古筝小说>未来星空科幻画创意说明 > 第8章 东山之下的未尽之约(第2页)

第8章 东山之下的未尽之约(第2页)

“是当年观测信标时被辐射的能量残留。”孟林卷起袖子,手臂上有一道淡青色的疤痕,形状像个无限符号,“它让我们能感知到常人无法察觉的信息波。你以为自己是通才,其实是这股能量在帮你快速处理信息。”

天文台外突然传来一阵嗡鸣,青林的无人机自动从收纳包里飞了出来,悬停在两人中间。机身的探照灯突然亮起,在墙上投射出一行字——那是青林昨晚写进小说里的句子:“当个体的信息场与天地共振,所谓的奇迹,不过是必然的相遇。”

孟林看着那行字,突然笑了。他从工具箱里拿出一个金属圆盘,递给青林:“这是信标解码器的核心部件,需要你的无人机搭载它,飞到海拔五千米的平流层,才能发出引导信号。”

青林接过圆盘,指尖触碰到金属表面的瞬间,全身的“信息经脉”突然亮起,像接入高压电的线路。他“看见”二十年前的西域,孟林在观测站里对着屏幕嘶吼,而屏幕上跳动的正是此刻光谱仪显示的波形;他“看见”自己小时候拆坏的收音机,里面的电路板竟与解码器的结构隐隐相似;他甚至“看见”三个月后,木星轨道上炸开一团蓝色的光,像有人在宇宙深处点燃了篝火。

“原来这就是天意。”青林握紧圆盘,无人机的引擎发出兴奋的轰鸣,“你的解码器需要精准的轨道计算,我的无人机需要能穿透暗物质团的动力系统,我们……”

“我们是唯一能完成这件事的人。”孟林的手表突然发出急促的蜂鸣,金属环上的宝石全部亮起,“暗物质团提前加速了,我们只有四十天时间。”

青林抬头看向东方,朝阳正从东山的轮廓线后爬出来,金色的光线穿过云层,在天文台的穹顶投下斑驳的光影。他的无人机突然向空中飞去,在晨光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尾翼的改进设计在阳光下闪着金属的光泽。

“四十天足够了。”青林打开笔记本电脑,调出无人机的三维模型,“我需要你提供暗物质团的精确参数,还有……西域观测站的原始数据。”

孟林打开工具箱的底层,拿出一个加密U盘,上面刻着和工具箱一样的字:“西域·731”。“数据在这里。”他的目光落在青林写的小说稿上,那是青林随手放在旁边的,“你写的结局,是人类赢了?”

青林笑了笑,指尖在键盘上敲出一行指令,无人机突然在空中翻了个跟头,投射出的光影组成了一个巨大的无限符号。“现在,该让小说变成现实了。”

四十天后,东山之巅。

改装后的无人机搭载着解码器,在强磁场中平稳上升,尾翼的改进设计让它像游鱼般穿梭在暗物质团形成的漩涡里。青林和孟林站在光谱仪前,看着屏幕上代表暗物质团的红点被无人机引导着,缓缓向木星的方向移动。

“它在加速脱离地球轨道。”孟林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这是他二十年来第一次看到希望。

青林的目光落在远处的城市,那里的监控系统正在恢复信号,车流重新变得有序,孩子们背着书包走进学校。他突然想起大哥说的“天生写手”,或许所谓的老天喂饭,不是让他用文字描绘世界,而是让他用信息的力量改变世界。

当无人机最终在平流层发出最后一道引导信号时,青林的手机收到一条加密信息,是大哥发来的:“《信息经脉》加印了,出版社说要给你开签售会。对了,中科院空天院想请你当技术顾问。”

他抬头看向孟林,发现对方也在看他,两人的眼神里都带着一种释然。二十年前的孤独探索,四百年的灵魂积累,终于在这一刻交汇成照亮未来的光。

“接下来去哪?”青林问。

孟林指了指天空,那里有一颗新的卫星正在发射升空,搭载着他们共同设计的新一代信标监测系统。“去看看更广阔的宇宙。毕竟,我们的新业绩,才刚刚开始。”

阳光穿过天文台的穹顶,照在两人身上,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两条即将伸向星际的信息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