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小说

古筝小说>未来星空科幻画创意说明 > 第111章 贝格尔号迷航(第2页)

第111章 贝格尔号迷航(第2页)

航行到澳大利亚时,达尔文迷上了有袋类动物。他在悉尼郊外的山洞里找到块袋鼠化石,和现在的袋鼠相比,化石的后腿骨更短,尾巴更粗。“它们以前可能不怎么跳。”他用骨尺测量着股骨的角度,“你看这关节的磨损程度,更适合爬行。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难道跳跃比爬行更有利?”

青林看着他在笔记本上画的骨骼对比图,突然注意到旁边还有几行小字,写着“用进废退?还是……”后面被划掉了。他想起拉马克的进化理论,原来达尔文也曾纠结过这个问题。

“我父亲是医生,”某个暴雨天,船在港口避雨,达尔文突然说起往事,“他总说我不务正业,放着神学不学,整天抓虫子。”他摩挲着笔记本上的签名,那是他出发前导师签的,“亨斯洛教授让我‘带着地质学家的眼睛,收集一切能看到的东西’,可我看到的越多,越觉得书本上的话靠不住。”

他从床底拖出个上了锁的木箱,打开来,里面是厚厚一叠手稿,最上面写着“物种演变笔记”。青林凑近一看,倒吸一口凉气——上面画着棵巨大的“生命树”,树干标注着“原始生命”,分枝上是各种动植物,从单细胞生物到人类,脉络清晰得像张现代进化系统树。

“这是我偷偷画的。”达尔文的声音压得极低,“如果所有物种都来自同一个祖先,就能解释为什么蝙蝠的翅膀和老鼠的爪子骨骼结构相似,为什么人类的胚胎会有鳃裂。”他突然合上笔记本,像是害怕被谁听到,“但这太疯狂了,会被当成异端的。”

青林看着他眼里的挣扎,突然明白进化论的诞生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在那个“上帝创造万物”的时代,提出物种会随时间改变,无异于在宗教的铜墙上凿开裂缝。

离开澳大利亚前,达尔文发现了一种奇怪的蚂蚁。兵蚁的头部巨大,像个钳子,完全无法自己进食,必须靠工蚁喂食。“它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他连续观察了三天,记录下兵蚁每天被喂食的次数,“如果自然选择让生物变得更完美,这种失去自理能力的蚂蚁早就该灭绝了。”

青林想起现代进化生物学里的“利他行为”理论,正想解释,却看到达尔文突然在笔记本上写下:“个体的不完美,或许是群体的完美?”这句话让青林愣在原地——在基因理论尚未诞生的年代,他已经触摸到了进化的另一个维度。

贝格尔号驶向南非时,青林知道离别的时刻近了。那枚黄铜放大镜开始频繁发烫,尤其是在达尔文讨论“物种变化”时,镜片上的拉丁文会发出微光。

“青林,你说奇怪不奇怪,”达尔文站在甲板上,望着远处的好望角,手里把玩着块菊石化石,“这东西和现在的鹦鹉螺太像了,只是壳上的花纹更复杂。就像工匠在旧模具上不断修改,做出新东西。”他突然转头看向青林,眼神锐利如鹰,“你是不是知道什么?你的那些‘现代玩意儿’(指手机里的照片),为什么能看到那么多物种的细节?”

青林的心沉了下去。他知道自己不能改变历史,但看着眼前这个即将掀起科学革命的人,他突然想做点什么。他拿出手机,调出一张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卫星地图,指着各个岛屿说:“这些岛以前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被海水分开。所以岛上的物种既相似,又不同。”

达尔文的眼睛像被点燃的火把,他抢过手机,手指在屏幕上滑动,喃喃自语:“地理隔离……对,就是这个!我怎么没想到!”他突然抓住青林的胳膊,“你说的环境影响,加上地理隔离,再加上……那些不适应的都死了,留下的就变了,对不对?”

青林点点头,喉咙有些发紧。

“我要把这些写下来。”达尔文冲进船舱,片刻后抱出一摞手稿,“我已经记了三十多本笔记,画了两百多张图,我要证明物种不是不变的,是慢慢变的!”他突然停下来,眼镜后的目光变得温柔,“谢谢你,青林。不管你来自哪里,你让我敢相信自己看到的。”

那天晚上,海上起了风暴。青林被放大镜的强光惊醒,发现自己站在甲板中央,达尔文正举着油灯找他。“这是我父亲给我的怀表,”他把块银表塞进青林手里,表盖内侧刻着只知更鸟,“它走得不准,但我总觉得,时间不是直线,是圈,说不定哪天我们还能在某个港口遇见。”

放大镜的光芒彻底吞噬视野前,青林最后看到的,是达尔文冲进实验室的背影,油灯的光映在他的笔记本上,照亮了那行刚写下的字:“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再次睁眼时,青林正趴在大学图书馆的桌子上,面前摊着一本《物种起源》。手机屏幕亮着,显示着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卫星地图,和他在贝格尔号上展示的一模一样。掌心的黄铜放大镜凉丝丝的,镜片上的拉丁文清晰可见。

口袋里多了样东西——那只银表,表盖内侧的知更鸟和记忆中一模一样,表针停在凌晨三点十七分,正是贝格尔号经过好望角的时刻。

青林翻开《物种起源》的序言,达尔文在里面感谢了“所有在航行中给予启发的朋友”,其中有个名字被墨水晕染过,隐约能看出是“qing”。他突然想起达尔文说的“时间是圈”,或许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早已感觉到,自己的思想会穿越时空,遇到理解它的人。

走出图书馆时,晨光正好。青林看到花坛里的三叶草,突然想起达尔文曾花八年时间研究植物的向光性,写下《植物的运动本领》。他蹲下身,用那枚黄铜放大镜观察叶片的纹路,阳光透过镜片,在草叶上投下小小的光斑,像极了贝格尔号甲板上的星斗。

他摸出那只银表,轻轻打开。表芯发出细微的“咔哒”声,像是跨越百年的回响。青林突然明白,科学最动人的不是结论,是追问——就像达尔文对着雀鸟标本困惑的眼神,像他在暴雨中写下的猜想,像他明知会被质疑却依然提笔的勇气。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导师发来的邮件,问他的进化论论文什么时候交。青林笑了笑,指尖在屏幕上敲下:“就快了,我想再看看那些雀鸟的喙。”

阳光穿过放大镜,在他的笔记本上烧出个小小的焦痕,像颗正在萌发的种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