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小说

古筝小说>未来星空烟还在卖吗 > 第62章 邯郸质子与商契(第2页)

第62章 邯郸质子与商契(第2页)

"是秦国的继承权。"青林拿起案上的青铜刀,在泥地上画出简易的谱系,"秦昭襄王老了,太子安国君膝下二十多个儿子,没人把远在邯郸的您放在眼里。这恰恰是机会——就像市场上没人要的货物,价格才能压到最低。"

吕不韦突然拍案:"说得好!去年我去咸阳,安国君最宠爱的华阳夫人没有子嗣,这就是我们的商机。"他转向异人,眼神发亮,"只要让华阳夫人认你做儿子,你就能从二十多个兄弟里脱颖而出。"

异人瞳孔震颤:"可。。。我没钱打点,连去咸阳的路费都凑不齐。"

"我出。"吕不韦斩钉截铁,"五百金给你在邯郸结交宾客,五百金我带去咸阳疏通关系。事成之后,你我共享秦国。"

青林在心里换算着这笔投资:战国时一金约合二十四两铜,一千金就是两万四千两。按当时物价,足够买下邯郸城半数的良田。但这笔投资的回报,却是整个秦国的赋税——这或许是人类历史上回报率最高的风险投资。

阳翟商栈的秘密

吕不韦留青林在质子府住下,却绝口不提具体的运作细节。直到第七天清晨,他才带着青林穿过邯郸城最繁华的商业街,来到一座挂着"吕记"匾额的院落前。

"这是我的总栈。"吕不韦推开沉重的木门,青林立刻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十几个伙计正在清点货物,墙角堆着成捆的丝绸,铜缸里盛满了珍珠,最里面的库房竟码着数十箱刀币。

"知道我怎么赚第一桶金的吗?"吕不韦拿起一串和田玉珠,"十二岁那年,我跟着父亲去卫国贩卖海盐,发现那里的盐价是阳翟的三倍。可盐铁官营,私人不能买卖。"

他突然压低声音:"我把盐装进掏空的竹简里,混在药材里过关卡。卫国人爱吃鱼,离了盐活不了,就算知道是私盐也会买。三年下来,我攒够了三百金。"

青林注意到账房先生用的不是算筹,而是一种刻着凹槽的木板,上面的珠子能左右滑动。"这是?"

"我造的算板。"吕不韦得意地演示,"左边的珠子代表十,右边代表一,算起来比算筹快十倍。就像做生意,别人还在数算筹的时候,我已经算出了差价。"

这竟是算盘的雏形!青林突然意识到,商业的进步永远伴随着工具的革新,无论在战国还是未来。

更惊人的在后面。吕不韦掀开地窖的石板,下面整齐排列着数十个陶罐,打开封口,里面竟是泛着银光的锡块。"长平之战前,我就料到赵军会缺箭簇。"他拿起一块锡,"这东西能跟铜熔在一起做青铜,比纯铜坚硬三倍。现在卖给赵国军方,价格是战前的五倍。"

"可您是卫国人,为什么帮赵国?"

"我是商人,只帮能让我赚钱的人。"吕不韦笑得狡黠,"等秦国打赢了,我再把赵国的土地契约卖给秦人。无论谁赢,我都赚钱。"

青林后背泛起寒意。这个男人竟然把战争当成了套利的工具,用信息差在国与国之间穿梭。这种跨国对冲的思维,比现代金融衍生品早了两千多年。

地窖深处藏着一间密室,墙上挂着标注各国关隘的地图,每个关口都用朱砂写着数字。"这是通关税的比例。"吕不韦解释,"从邯郸到咸阳,要过七道关,每道关的税率都不一样。我派去的商队会假装在低税率的关口卸货,其实早就用密道把货物运过去了。"

他指着地图上的一条虚线:"这是我修的秘密商道,从魏国大梁直通秦国栎阳,比官道近三天路程。就凭这个,我的丝绸能比别家早三天上市,哪怕贵一成也有人抢。"

青林突然想起量子纠缠的超距作用——信息的传递速度决定了商业的边界。吕不韦用秘密商道和算板,在公元前三世纪搭建了属于他的"信息高速公路"。

权力市场的定价公式

冬至那天,吕不韦收到咸阳来的密信,看完后突然大笑:"成了!华阳夫人认异人为嗣子,还给他改了名字,叫子楚。"

异人——现在该叫子楚了——激动得浑身发抖,青林却注意到吕不韦快速拨动算板的手指。"您在算什么?"

"算成本和收益。"吕不韦头也不抬,"这两年花了三千金,安国君当了秦王能活几年?子楚要多久才能继位?按秦国的赋税,每年能收多少?"他突然停手,"至少要十五年才能回本,但权力这东西,能生利息。"

他从箱底翻出一卷竹简,上面密密麻麻写着人名:"这些是我安插在秦国的人,有侍卫,有史官,甚至还有华阳夫人的侍女。他们就像我撒出去的网,能帮我收集信息,也能帮我影响决策。"

青林想起现代的股权结构——吕不韦用金钱购买了秦国权力的"原始股",这些人就是他派驻的"董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