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喝了口茶,又问看材料看得仔细的霍宗濯:“你那个申请贷款的朋友,你们关系想必不错吧,你都愿意给他签担保。”
霍宗濯看着材料,材料的一页翻开,拧开钢笔,准备签字:“确实不错。”
“他没和我提,和我提了,我就过来打招呼了。”
领导笑:“你这个朋友啊,也是轴,脑子转不过来弯。”
霍宗濯提笔,眼看着笔尖就要在担保的签名处落下,突然的,门被敲开,另一个中行这边的领导进来,张口就道:“老方,下面支行那个一千万贷款你记得吗?”
“刚刚嘉定那儿的菊翔镇镇政府打来电话,说他们给那笔贷款签担保,让我们把那一千万批了。”
啊?
什么?
不止领导,霍宗濯也坐直,不解地看向来人。
担保签名处,最终没有落下任何笔迹,霍宗濯收起了钢笔。
所以到底发生了什么?
事情还得从姜落贷款一次次被拒、开始跑邮电局打国际电话说起。
原来姜落心里清楚一千万不可能轻易贷到,被拒,全在他的预料之内。
因此钱恒那边,姜落联系着,另一边,姜落去到邮电局,打给了德国的那家生产工业服装设备的公司。
姜落会英语,英语流利,电话打过去后,道明来意,德国公司那边也找了会英语的,和姜落沟通。
姜落在电话里言明自己这边是中国,他来自中国海城,想要购入哪几种设备、数量多少。
除此之外,姜落也和那边说了,付这些机器的资金,他不够,他已经向银行贷款,但银行一直没有批,因为数额不小。
姜落为什么要和德国公司聊这些?
因为他需要得到德国公司的支持。
他在电话里出了一个解决贷款的方案,告诉德国那边的公司,德国公司不用出一分钱,就可以入股他的工厂,同时,他不会少付一分钱的机器费用。
德国公司需要做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替他背书。
背书是为了做什么?
为了方便姜落去找菊翔镇镇政府。
是的,姜落在与德国公司联系期间,又去找了菊翔镇的镇政府。
他告诉镇政府,他可以让镇政府入股他的服装工厂,他的服装工厂也有德国公司的入股,算半个外企。
镇政府一分钱都不用出,即可得到工厂的股份和未来的分红,但同样的,镇政府也要为姜落背书,即替姜落担保,确保中行愿意批复那一千万的贷款。
整个事情的逻辑链水落石出的时候,中行这边惊叹姜落的办事手段。
这谁能想到?
谁也想不到事情能这么办啊!?
等于姜落攒局,把德国公司、菊翔镇镇政府、他们中行、服装工厂,聚到了桌上,一起打明牌。
他们谁都得益,谁都不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