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雪域丰碑
战争进入第十个月,青藏高原的严冬以摧枯拉朽之势降临。海拔五千米的喀喇昆仑山口,狂风嘶吼着卷起冰碴,打在冻土上发出清脆的声响。空气中的含氧量不足平原的一半,每一次呼吸都像是拖着沉重的石磨。
在这片被称作生命禁区的雪域高原,一支解放军部队已经坚守了整整十个月。
阵地上,积雪深及膝盖。战士们穿着厚重的防寒服,在零下四十度的严寒中巡逻。他们的面罩上结着厚厚的冰霜,睫毛上都挂着细小的冰晶。每走几步,就不得不停下来喘几口粗气,高原缺氧让最简单的动作都变得异常艰难。
连。。。连长,三号哨位。。。正常。一个年轻士兵扶着岩壁,胸口剧烈起伏着向连长报告。他的嘴唇发紫,那是长期缺氧留下的印记。
连长陈建国点了点头,目光扫过阵地上正在作业的士兵们。这些平均年龄不过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脸上都带着高原特有的高原红,皮肤皲裂,手指上满是冻疮。但他们操作装备的动作依然精准利落,检查武器的眼神依然专注锐利。
这是战争第十个月,所有的新兵都已在战火中淬炼成老兵。
阵地深处的工事里,墙壁上密密麻麻贴满了信封。这是战前战士们写下的家书,如今却不知该寄往何方。全球通讯中断十个月,这些家书成了阵地上最珍贵的寄托。每个信封上都只简单写着收件人,有的还画着小小的图案——一朵雪莲,一轮明月,或者一个笑脸。
中士王强正小心翼翼地将一个新信封贴在墙上。这是他写给怀孕妻子的第一百封信,虽然知道这些信可能永远寄不出去,但他还是坚持写着。这是他在这片冰天雪地里,与那个遥远世界的最后联系。
突然,尖锐的警报声撕裂了高原的寂静。
敌袭!东北方向,五架,高度一千五!观察哨的声音透过短程通讯器传来,带着压抑的紧迫感。
阵地上瞬间进入战斗状态。高射炮手掀开厚重的防寒罩,导弹操作员就位,步兵迅速进入阻击阵地。整个过程安静而高效,十个月的血火洗礼,让每个人都成为了战争机器上最精准的齿轮。
陈建国举起望远镜,看见五架饕餮攻击艇正贴着雪线快速逼近。这是本月第二十三次袭击了。
防空组,自由射击!其他人保持警戒!他的命令简洁有力。
两枚红旗-17导弹呼啸着冲天而起。几乎同时,隐藏在对面山腰的高射炮开始怒吼,在天空中织出一道火网。
第一架在规避时被导弹击中,化作一团火球。另外四架立即散开,试图从不同方向突破防线。但就在这时,远处山巅的激光防空系统突然开火,一道精准的光束将第二架敌机凌空打爆。
小心!它们要俯冲!陈建国大吼。
剩余的三架突然降低高度,向着阵地俯冲而来。机首的能量炮开始充能,幽蓝色的光芒在白雪映衬下格外刺眼。
全体隐蔽!
能量光束擦着阵地边缘掠过,将一片岩石瞬间汽化。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让整个阵地都在颤抖,积雪混着碎石如瀑布般落下。
妈的!跟它们拼了!一个年轻的士兵扛起单兵导弹,不顾危险从掩体后跃出。
小李!回来!陈建国惊呼,但已经晚了。
那个叫小李的士兵在雪地中快速移动,肩上的导弹喷出尾焰。一架正在俯冲的被精准命中,在空中炸成碎片。但几乎在同一时刻,另一架敌机的能量炮也击中了他所在的位置。
雪地上只留下一个焦黑的坑洞,和几片飘落的军装碎片。
阵地上死一般寂静,只有风声还在呼啸。
陈建国死死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陷进掌心。这是十个月来,他们连队牺牲的第四十七名战士。
在遥远的饕餮主舰指挥室内,噬嗥的机械面容上看不出任何表情,但他发出的声音却带着明显的电子杂音,显示出其运算核心正承受着巨大压力。
指挥官,青藏高原战区的最新战报显示,我们的伤亡率已经超出预期三百个百分点。一个饕餮军官谨慎地汇报。
噬嗥的机械眼闪烁着冰冷的蓝光:具体数据。
在西藏、新疆、青海三个战区,我军已损失各类战舰八百余艘,作战单位12万。而根据估算,这三个省份的解放军伤亡约在一百二十万左右。
另一个军官补充道:虽然这个数字相比其他战场要小得多,但考虑到这些地区的人口密度,我们在这里付出的代价与收获完全不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