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欢呼,没有口号。只有一片死寂般的沉默。但这沉默之下,是汹涌的岩浆,是即将爆发的火山。每一个战士的胸膛都在剧烈起伏,眼神中燃烧着近乎实质的火焰。
然后,最沉重的一幕到来。
后勤军官推着车,再次出现在队列前。和武警部队一样,分发下来的,是每人一个深绿色的、厚实的帆布裹尸袋,以及几张洁白的信纸。
当那个冰冷的、象征着最终归宿的袋子被递到手中时,这些经历过无数生死考验的铁血战士们,手臂依然不由自主地微微一沉。空气仿佛凝固了。有人下意识地攥紧了袋子,指节发白;有人深吸一口气,将其默默夹在腋下;有人则面无表情,仿佛接过的只是一件普通装备。但无论外在表现如何,内心掀起的惊涛骇浪,唯有自己知晓。
“解散后,回各自营房。”政委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写好遗书,封存。至于这个袋子……”他扬了扬自己手中同样的一份,“自己保管好。我希望,最终我们谁都用不上它。但作为一名中国军人,我们必须有带着它上战场的觉悟!”
三、遗书:铁血柔情
特种兵的营房,比普通部队更加简洁,甚至显得有些冷清。今夜,这份冷清被一种难以言喻的悲壮所填充。
爆破手老王,人送外号“王炸药”,平时大大咧咧,此刻却对着信纸发了半个小时的呆。他想起女儿刚学会走路时,摇摇晃晃扑向他的样子,想起答应过今年暑假要带她去看长城。最终,他只写了一行字:“闺女,爸要是回不来,你就当爸爸去执行一个特别长的任务了。好好学习,听妈妈的话。”
然后,他用小刀,从自己那面满是硝烟痕迹的旧国旗上,仔细地裁下小小的一角,连同遗书一起,仔细封好。
狙击手小陈,是队里的“冷枪王”,性格孤僻。他的遗书更像是一份作战报告,详细记录了他对“麒麟”狙击步枪配“破甲锥”弹道特性的初步测试数据,以及在不同距离、角度下射击外星装甲薄弱点的建议。最后,他用极小的字补充了一句:“妈,儿不孝。保重。”
年轻的通讯员小李,是家里的独子。他写写停停,泪痕打湿了信纸。他写了对父母的愧疚,对女友的思念,最后却越写越激动,笔迹变得潦草而有力:“……爸,妈,小雅,别为我难过!我是为了不让你们的未来被毁灭才战的!值了!”
中队长的遗书最短:“职责所在,万死不辞。抚恤金交予妻子。队员皆好汉,无愧军装。”
他将遗书放入信封,然后开始逐一检查队员们的装备准备情况,仿佛那封遗书从未存在过。
四、枕戈待旦
夜色渐深,但营区无人入睡。命令已经下达:“即日起,全员枕枪入眠,保持三级战备,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宿舍里,战士们和衣而卧。不再是枕头,而是他们的“麒麟”步枪,被仔细地放置在床头触手可及的地方。枪身冰冷,却带着一种奇异的、令人安心的力量。有人抱着枪,轻轻擦拭;有人将脸贴近枪身,感受着那冰冷的触感,仿佛在与最忠诚的伙伴做最后的交流;也有人只是静静躺着,睁着眼睛看着天花板,听着自己有力的心跳和窗外山风吹过松林的呜咽声,那声音此刻听来,如同战鼓在远方擂响。
机库中,飞行员们就在直升机旁的简易床铺上休息,穿着抗荷服,头盔放在手边。他们需要比步兵更快的反应速度。地勤人员则在做最后一次飞行前的巡检,不放过任何一个微小的隐患。
整个基地,像一张拉满的弓,弦已绷紧到了极致。寂静中,弥漫着钢铁、汗水、决心与一丝若有若无的死亡气息混合而成的特殊味道。他们是最精锐的战士,拥有最坚定的意志和最先进的武器,但他们即将面对的,是未知的、强大的星际敌人。没有人知道黎明到来时,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
但他们知道,当命令下达时,他们将会像过去无数次训练那样,毫不犹豫地拿起枕边的枪,冲向战机,奔赴那片注定将被血与火染红的战场。因为,他们是共和国最后的防线之一,他们的身后,是需要用生命去守护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