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顿了顿,抛出了足以改变全球战略平衡的提议:
“华夏政府决定,在此刻,向俄罗斯联邦与美利坚合众国,全面开放‘德诺三号’全球监测系统与‘北斗’全球导航定位系统的最高权限接口。”
此言一出,即便是以冷静着称的普京,脸上也掠过一丝难以置信的惊愕。凯勒总统更是直接愣住。
“德诺三号将为我们提供共享的、统一的战场态势感知。它能精确追踪敌方单位的位置、速度、规模,预测其攻击轨迹,比你们现有的任何预警系统都要提前和出现的强烈电磁干扰环境下,依然能保持指挥、控制与精确打击的能力。”
白宫情报室内,一阵骚动。
国防部长威廉姆森几乎是脱口而出:“这不可能!我们的gps系统和你们的北斗,数据链协议、加密标准完全不同!强行接入会导致系统冲突甚至崩溃!我们没有时间进行系统整合!”
北京的声音立刻回应,带着一种技术上的绝对自信:“技术问题,不是障碍。我们的工程师已经准备好适配模块,可以通过光量子通讯中继,以你们系统能够识别的方式,注入关键数据流。我们共享的是‘结果’,是经过处理的、可直接用于你们指挥系统的战场信息。这不需要改变你们的底层架构,只需要你们开放一个受信任的数据接收端口。”
这意味着,中国将在不触及美俄核心军事机密的前提下,提供至关重要的“战场单向透明”。这是一种超越传统盟友关系的、在生存危机下的极致信任与协作提议。
莫斯科在极短时间的沉默后,深邃的目光中闪过一丝决断。他比美国人更清楚中国在航天和信息技术领域某些方面的领先优势,也更明白此刻犹豫的代价。圣彼得堡的轨迹如同鞭子抽在他的神经上。
“俄罗斯联邦,”京的声音通过翻译器传来,清晰而坚定,“接受中国的提议,并对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我们将立即命令总参谋部开放相应数据接口。愿我们的协作,能守护共同的家园。”他的表态,干脆利落,展现了一位战略家的魄力。
压力瞬间全部转移到了华盛顿一边。
凯勒总统看着屏幕上那条直指洛杉矶的死亡轨迹,又看向身边幕僚们焦急、犹豫、甚至带着恐惧的面孔。中国的提议充满了诱惑,但也可能是陷阱?数据是否会被篡改?这是否意味着美国将在一场未知的战争中,部分丧失指挥自主权?
“总统先生!”中情局局长韦斯特压低声音,“我们没有选择!我们的dsp卫星预警系统对低轨道小型高速目标的探测能力有限!如果中国人的系统真如他们所说,这是我们唯一可能获得提前预警的机会!为了洛杉矶数百万人!”
凯勒总统脸色变幻不定,最终,他深吸一口气,对着屏幕沉重地点了点头:“美利坚合众国……同意接入。我们将开放北美防空司令部的指定数据通道。上帝保佑……希望这来得及。”
巨峡号上,杜卡奥收到了协议达成的确认信息。
他立刻下令:“‘共工’协议执行!德诺三号数据流,分通道注入莫斯科和北美防空司令部指挥系统!北斗增强信号,覆盖圣彼得堡及洛杉矶周边空域及主要军事单位!”
命令下达的瞬间,在莫斯科俄罗斯联邦国防指挥中心和美国科罗拉多州夏延山北美防空司令部地下深处,巨大的战术屏幕上,原本模糊不清或根本不存在的外层空间威胁图标,骤然变得清晰起来!饕餮舰队的实时位置、运动方向、甚至粗略的能量等级评估,都以一种他们从未想象过的高精度呈现出来!
俄美两国的将军和参谋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天眼”震撼得无以复加。一种混合着庆幸、羞愧和巨大压力的情绪弥漫开来。庆幸于终于看到了敌人;羞愧于自己的技术差距;压力则在于,他们必须在这有限的预警时间内,做出最有效的防御部署。
全球三大战略力量,在末日威胁降临前的最后时刻,终于以一种极其脆弱、却又至关重要的方式,被一条无形的数据链连接在了一起。共享的苍穹之下,是各自为战,还是能迸发出文明最后的辉光?答案,将在四小时后,由血与火来书写。
当“共工”协议达成,德诺三号的数据流如同生命的血液,开始注入俄美两大国的军事指挥中枢时,巨峡号指挥中心内凝重的气氛并未缓解,反而因这最后一搏的巨大责任而更加紧绷。然而,就在这分秒必争的关头,一个更具深远意义的决定在北京最高统帅部形成。
杜卡奥上将接到了来自最高层的直接指令,他眼中闪过一丝意外,随即化为深深的敬佩。他立刻下令:“准备最高级别加密全息通讯,接入方扩展至联合国安理会其余常任理事国、主要地区性组织领导人。频率使用‘诺亚’终极备用信道,确保绝对畅通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