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小说

古筝小说>穿越流放岭南的主受 > 第33章 石灰窑(第2页)

第33章 石灰窑(第2页)

这次,连偶尔路过附近砍柴的村民都看见了那冒着青烟的裂缝,嘲讽声更大了。

“看吧!我就说不行!炸膛了吧!”

“瞎折腾,白白浪费力气!”

宋清越抿紧嘴唇,一言不发,用小锄头一点点敲掉开裂部分的石块和黏土,仔细分析失败的原因。

是结构问题?还是材料配比问题?她意识到需要更多的黏土和更细腻的填充物来增强密封性和结构强度。

宋清越让刘氏去溪边挖来更多黏性更好的黄泥,自己则去收集干燥的茅草,铡碎了混入泥中增加连接力,又加入少量细沙防止干裂。她像一个严谨的工匠,反复试验着泥料的配比。

第三次砌筑,她速度慢了很多,但每一步都力求完美。

基础层层夯实,石块交错咬合,缝隙用最佳配比的泥料仔细填满抹平。窑体的形状也更加合理,内部预留了合理的燃烧空间和热气流通道。砌筑一部分,就在外部用挖出的土方回填夯实,加固窑壁。

刘氏默默地看着女儿,看着她沾满泥污却异常认真的侧脸,看着她遇到挫折时不急不躁、冷静分析的模样,心中的那点疑虑和焦躁也渐渐平复下来,只是更加卖力地帮着和泥、递送材料。

时间一点点过去,失败的阴霾和外面的嘲讽似乎都被隔绝在了这个小山坡下。

母女二人全身心投入,汗水滴落在泥土里,手上磨出了新的水泡,腰酸背痛,但那座小小的、依偎在山壁里的石灰窑,也终于在无数次调整和失败后,渐渐有了雏形。

它看起来依旧简陋,甚至有些丑陋,像个半埋在地下的巨大土馒头,表面凹凸不平,糊满了黄泥。但它结构完整,火膛、窑室、烟道、投料口、出灰口一应俱全,透着一种原始而质朴的坚固感。

最后,宋清越用最细腻的泥浆给窑体内壁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涂抹收光,尽可能减少缝隙。

“娘,好了。”

宋清越直起几乎僵硬的腰,声音带着疲惫,却更有一种如释重负的喜悦。

刘氏看着这个女儿耗费了无数心血,失败多次才终于完成的“作品”,虽然看不懂门道,但心中也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好了?这……这就能烧了?”

“嗯,等泥坯干透些,就能试火了。”宋清越点点头。

虽然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真正的烧制考验还在后面,但成功搭建起来,已然是巨大的突破。

她们收拾工具回家时,天色已晚。路上又遇到几个村民,目光在她们沾满泥污的衣服和疲惫的脸上扫过,带着毫不掩饰的看热闹的神情。

“宋姑娘,你那石头灶垒好啦?啥时候点火让我们开开眼啊?”语气中的揶揄显而易见。

宋清越只是淡淡一笑,平静地回答:“快了,等天气再好些。”

她的平静和自信,反而让那些想看好戏的人有些讪讪然。

消息传开,大多数人依旧不信,等着看更大的笑话。但也有一些人心头犯起了嘀咕:那丫头看起来不像是瞎胡闹的样子,一次不成两次不成,这第三次……难道真让她搞成了什么名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