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小说

古筝小说>穿越一家人流放的 > 第11章 脚板薯(二)(第1页)

第11章 脚板薯(二)(第1页)

刘氏和宋砚溪看着那从未见过的植物,半信半疑地挥起了锄头和柴刀。

宋清越则小心翼翼地选了一株,用锄头沿着藤蔓根部周围松土。

锄头刨开湿润的泥土,很快,一块深褐色、形状扁平如脚掌的巨大块茎露出了轮廓。宋清越放下锄头,用手小心地扒开周围的泥土,用力一拔!

“哇!”饶是她有心理准备,也被手中这块沉甸甸、足有半臂长的巨大脚板薯惊了一下。它表皮沾满泥土,但形状饱满,分量十足。

“娘!溪溪!你们看!”宋清越激动地把这块“脚板”举起来。

“天爷!这么大!”刘氏惊呆了,手中的锄头都忘了挥。

宋砚溪更是张大了小嘴:“哇!好大的薯薯!”

“快挖!小心点,别挖破了!”宋清越放下这块,又去清理另一株藤下的泥土。

有了第一个成功的例子,刘氏和宋砚溪也充满了干劲。刘氏力气大,负责用锄头刨开大块的泥土,宋清越和宋砚溪则用手小心地扒拉、清理、拔出完整的薯块。每一株藤下都藏着惊喜,少则一两块,多则三四块,形状各异,但都分量惊人。

“姐姐,这块是紫色的!”宋砚溪兴奋地举起一块刚挖出来的脚板薯。只见它被掰断的地方,露出了里面异常鲜艳、如同紫水晶般莹润的薯肉,与深褐色的表皮形成鲜明对比。

“这是紫薯品种!营养价值更高,味道也更甜!”宋清越眼睛更亮了,这可是好东西,“溪溪小心点,别摔了!”

母女三人越挖越起劲,汗水顺着额角流下也顾不上擦。背篓和小篓子很快就被沉甸甸的脚板薯填满了,地上还堆着一小堆。

“娘,您和溪溪先把这一背篓背回去。”宋清越看着堆成小山的收获,心里无比满足,“我留在这儿把剩下的挖出来,再把坑填平,说不定明年还能再长呢!”

“好!好!”刘氏看着满篓的“粮食”,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连日的愁苦被这巨大的喜悦冲淡了不少。她吃力地背起那几乎要溢出来的背篓,宋砚溪也努力背起自己装得满满的小篓子,娘俩互相搀扶着,脚步虽然沉重,却带着前所未有的轻快,朝着家的方向挪去。

“娘,这薯薯好重啊,但溪溪心里好高兴!”宋砚溪的小脸因为用力而涨红,语气却充满了雀跃。

“是啊,娘也高兴!你姐姐真是咱们家的福星!”刘氏感慨着,回头望了一眼还在弯腰挖掘的大女儿身影,眼中充满了慈爱与骄傲。

等宋清越把剩下的脚板薯挖完,又将挖开的土坑仔细填平,确保不会破坏根系影响来年生长,她扛着最后一大捆薯块回到茅屋时,刘氏和宋砚溪已经忙活开了。

刘氏正用溪水仔细地清洗着脚板薯上的泥土。

“娘,我们洗两块今天吃就行,剩下的让它带点泥,这样更好保存!”宋清越叮嘱道。

“好,娘听你的!”刘氏现在对宋清越的话深信不疑。

刘氏小心翼翼地给清洗干净的薯块削去那层深褐色的外皮。随着表皮被削掉,露出里面或洁白如玉、或紫得发亮的薯肉,在昏暗的茅屋里显得格外诱人。

“姐姐!你看!紫薯薯好漂亮!”宋砚溪献宝似的举起一块削好的紫薯,那晶莹的紫色仿佛带着魔力。

“真好看!”宋清越放下薯块,也加入了清洗和削皮的行列。她特意挑了几块大小适中的紫薯和白薯,准备今天煮来吃,其他的则堆放在墙角阴凉通风处。

这些脚板薯水分足,只要保存得当,足够她们吃上好些天。

处理好的薯块被宋清越利落地切成大小均匀的滚刀块。刘氏早已在屋里那个简陋的小土灶里生起了火,架上那个意外完好的铁锅,添了半锅清澈的溪水。

“咕嘟咕嘟……”水很快就烧开了,白色的水汽蒸腾而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