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小说

古筝小说>流放岭南啥电影县令是谁演的 > 第77章 编竹匾(第2页)

第77章 编竹匾(第2页)

“短……短什么?”宋大婶和王婶都没听明白,面面相觑。

刘氏赶紧笑着打圆场:“她就是说以前没学过!两位嫂子多费心教教她!”

宋清越也连忙点头:“对对对,就是没见过,没学过。婶子们多指点。”

说笑归说笑,教的人用心,学的人认真。

在宋大婶和王婶手把手的指导下,宋清越和刘氏渐渐掌握了技巧。虽然速度慢些,但劈出的竹篾也像模像样了。

接下来就是编织。宋大婶解释道:“其实也简单,就跟编席子差不多,把这些竹篾经纬交错,编得密实些,不留缝隙,免得谷子漏下去就行。咱们编大张些,晒得多!”

于是,四人坐在小院里,开始了编织工作。经纬竹篾在她们手中上下翻飞,交错穿梭,发出细微的“沙沙”声。宋大婶和王婶手法娴熟,速度飞快。刘氏心思细腻,编得认真平整。宋清越则稍显手生,但极其专注,努力跟上节奏。

阳光透过榕树的枝叶洒下光斑,院子里充满了竹篾的清香和女人们轻声的交谈、偶尔的笑声,气氛温馨而宁静。

“这经篾要压紧实,不然容易松。”

“哎对,清越丫头这下编得好!”“

忙碌了一整天,日头西斜时,四大张厚实平整的大竹匾终于编成了!摊开来,几乎能将宋清越家的小院铺满大半!

“成了!”宋大婶满意地拍拍手,“看看!多结实!晒几百斤谷子都没问题!”

王婶也笑道:“这下不怕稻谷没地方晒了!”

宋清越和刘氏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宋清越尤其感慨,这看似简单的传统手艺,蕴含着多少生活的智慧。

宋大婶临走前又仔细叮嘱:“等晒谷子的时候,记得找些木棍或者粗点的竹竿,把竹匾架起来,离地面有个一掌的距离,这样底下通风,不返潮,稻谷干得快!

顶多晒个两三天就干透了!不用的时候啊,就像卷席子一样卷起来,拿绳子一捆,放到屋里角落,不占地方,方便得很!”

“记住了!多谢她婶子子!多谢王婶!真是多亏你们了!”刘氏连声道谢,真心实意地留她们吃饭。

宋大婶摆摆手,爽快地笑道:“谢啥!邻里邻居的,互相帮衬不是应该的!以后有啥不会的,尽管开口!”

王婶也笑着附和:“就是!咱麻风村现在心气齐,日子肯定越过越好!”

送走了两位热心的婶子,宋清越和刘氏看着院子里那四大张崭新的竹匾,相视而笑。

丰收的最后一道准备,也已就绪。只待稻熟蒂落,颗粒归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