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小说

古筝小说>流放岭南的岭南是哪里的民歌 > 第45章 望泽兴叹(第1页)

第45章 望泽兴叹(第1页)

宋清越家那七八分水田和一亩半沼泽田才插完秧苗几天,就披上整齐的绿装,秧苗在水光潋滟中舒展着叶片,长势明显比别家更为茁壮,尤其是那片用生石灰彻底改造过的沼泽田,黝黑的淤泥肥沃得流油,秧苗绿得发亮,惹人艳羡。

刘氏没有只顾着自家的田,她是个记情又要强的人。

自家田里的活一忙完,她便天天早早起身,收拾好家务,就出门去给那些帮过她们插秧的人家帮忙。

或是去秧田里帮着拔秧苗,或是去菜地里除草搭架,或是帮着照看一下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轻省活计。

“越越,咱可不能仗着给人看过病,就觉着别人帮咱们是应当应分的。”

晚饭时,刘氏一边给孩子们盛饭,一边对宋清越认真地说道,“人情往来,有来有回才能长久。别人帮了咱,咱也得帮帮别人。

更何况,在这麻风村,大家谁家都不宽裕,连饭都还不能完全吃饱!咱们不能见天收人恩惠。

而且你看,村里各家都是……都是有些难处的,劳力本就不多,咱更不能太给人添麻烦,能还一点是一点。”

宋清越听着母亲朴实却充满智慧的话,心中深以为然。

她点点头:“娘,您说得对。大家都是可怜人,被外界不容,才聚到这块地方讨生活。我们既然留下了,自然是希望大家都好,整个村子都好起来,而不是只我们一家过得好。”

她现代人的思维里,也有着共同体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母亲的话正好与之契合。

于是,接下来的七八天里,总能看到刘氏忙碌在别家田埂地头的身影。她手脚麻利,为人又和善,大家也乐意让她帮忙。

宋清越则在家负责照料自家的田地和牲畜,偶尔也带着宋砚溪去帮衬一下。

这份不挟恩图报、主动回馈的举动,更赢得了村民们发自内心的尊重和亲近。

“哎,当初我老头子真是瞎了眼,宋姑娘和刘大嫂子来我们村,那是我们村的荣幸呀,真真是猪油蒙了心了!”

刘氏母女时常能听到老陈头跟别人说后悔的话。但是他们已经全然不计较当初老陈头对她们的为难,彻底翻篇了。

在全村人的共同努力下,所有的水田终于都插上了秧苗。放眼望去,村庄周围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充满了夏日的希望。

这日傍晚,宋清越站在自家沼泽田的田埂上,满意地看着长势旺盛的禾苗。

她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越过田埂,投向了旁边那片更加广阔、依旧芦苇丛生、水洼遍布的荒芜沼泽。

这片沼泽地,面积足有六七亩,几乎是已开发面积的四倍还多。地势似乎更为低洼,淤泥看起来也更黑更深,仿佛蕴藏着无尽的潜在肥力,却也散发着更为原始和令人望而生畏的气息——可以想见,那里的蚂蟥和水虫定然更多,开荒的难度绝非之前那亩半地可比。

就单单石灰的用量,可能就是之前的好几倍之多,真是困难重重。

以麻风村目前各家零散的劳力,想要独立开发这么一大片沼泽,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