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小说

古筝小说>岭南 流放 > 第24章 年夜饭(第1页)

第24章 年夜饭(第1页)

腊月三十,除夕。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驱散山间的薄雾,宋家小院便已苏醒,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不同于往日的、忙碌而喜悦的张力。今日要准备年夜饭过年了。

那只最雄壮、羽毛最艳丽的公野鸡,在享受了几天宋砚溪精心投喂的后,终于迎来了它的终极使命。

刘氏主刀,动作利落。滚烫的开水褪去华丽的羽毛,露出紧实微黄的鸡肉,一股属于山野的独特鲜香开始在小院里飘散。

宋清越则将之前晾干的野蘑菇取出来,用温水泡发。

待野鸡被剁成均匀的块状,冷水下锅,撇去浮沫,捞出后用温水冲洗干净。

重新起锅,少许猪油烧热,下姜片爆香,倒入鸡块翻炒至皮肉紧缩,微微泛黄。烹入一点点酒,随即注入足量的滚水。

大火烧开,汤色迅速变得奶白,再将泡发好的蘑菇连同泡蘑菇的水一起倒入锅中,转为小火,盖上锅盖,让野鸡与山珍在时间的文火慢炖中,缓缓交融,萃取最极致的鲜味。

那浓郁的、勾人魂魄的香气,简直把人香迷糊了。

接着是“腌笃鲜”。

这是宋清越前世在江南尝过便念念不忘的春味,如今在这岭南冬日,用山笋和腊肉也别有一番风味。她去后山竹林,精准地挖回了几条肥嫩鲜甜的冬笋。剥去外衣后,露出象牙般莹白的笋肉,再把它们切成滚刀块。之前腌制的野猪排骨和五花咸肉取出,咸肉切成厚片。再将咸肉片、猪排骨、笋块一起放入砂锅中,同样加入足量冷水,几片姜,无需多余调料,咸肉自带的咸鲜便是最好的调味。

大火煮沸,转小火慢“笃”。

渐渐地,咸肉的醇厚咸香、猪骨的浓郁肉香、以及冬笋那清新爽脆的甜味,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汤色清亮而滋味层次丰富。

脚板薯再次登场。宋清越将其蒸熟后碾成细腻的泥,打入两个珍贵的野鸡蛋,加入切得碎碎的青菜末,调入少许盐,搅拌均匀。手心抹油,舀一勺薯泥,灵巧地团成一个个圆溜溜的丸子。锅中烧油,油温六成热时,将丸子沿锅边滑下,“刺啦”一声,丸子在热油中迅速定型,表面炸至金黄酥脆,内里却依然软糯咸香。这道“锦绣团圆”,寓意极好,色彩也漂亮。

刘氏则负责她的拿手好菜——红烧肉。选取肥瘦相间的野猪肉,切成方正的大块,焯水,再放一点麦芽糖炒糖色,煸炒出油,加水慢炖。

她做得极其认真,仿佛要将所有对新年美好生活的期盼都炖进这一锅肉里。酱红色的肉块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冒着泡,颤巍巍,亮晶晶,散发着诱人的焦糖和酱油混合的复合香气。

宋清越看着那五花肉,忽然想起前世爷爷过年时必做的扣肉。她心念一动,决定尝试复刻。

她将另一块方形五花肉煮熟,用竹签在肉皮上扎满小孔,抹上酱油和糖色,下油锅炸至肉皮起泡呈虎皮状,捞出迅速投入冰凉的溪水中浸泡。泡软的虎皮皱褶层层,煞是好看。将肉切成厚薄均匀的大片,皮朝下码放在一个大碗里,中间填上宋大婶给的的咸菜干,淋上些调好的酱汁,上锅大火蒸。

蒸了一个多时辰,取出时,肉片已然酥烂,油脂被下方的干菜充分吸收,咸香扑鼻。倒扣入盘中,一道色泽红亮、虎皮斑驳、软烂不腻的扣肉便成了,竟是像模像样。

腊竹鼠自然也不能缺席。取半只,斩成小块,先用姜蒜和干辣椒爆香,下鼠肉煸炒至干香,加入少许水、酱油焖烧片刻,再转入小铁锅里,下面点上小小的炭火保温,撒上一把蒜苗段。这便是香气霸道、越煮越入味的干锅竹鼠,是下饭的绝佳硬菜。

此外,还有清炒冬苋菜、醋溜萝卜丝,解腻清口。

整整一个白天,小院的灶房都烟火不断,各种香气交替登场,交织融合,构成了一曲无比丰盛、令人馋涎欲滴的年味交响乐。孩子们像小小的巡逻兵,在各个锅灶间穿梭,小鼻子不停地吸着气,肚子里的馋虫被勾得嗷嗷叫,却又被“还没好呢”、“等着晚上吃”的话安抚着,那份期待的喜悦便愈发膨胀。

暮色终于降临。

家家户户的依次亮起火光,如同散落山间的红宝石。鞭炮声开始此起彼伏地响起,炸开一团团欢快的声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