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渠通水那晚,桃花源无人入眠。
夜幕刚刚降临,村口的钟声就急促地响起。家家户户都举着火把、提着灯笼,像一条火龙般涌向新修的水渠。
刘叔赤着脚站在渠边,声音洪亮地指挥着大牛:快把田埂再加高些!这水来得不容易,一滴都不能浪费!
刘大牛正带着几个年轻人在田埂上忙碌,闻言抬头应道:爹,已经很高了,连泥浆都抹得密不透风!他手中的铁锹飞快地舞动着,汗水在火把映照下闪闪发光。
老陈头带着儿子半跪在田埂旁,用手仔细涂抹着每一条缝隙。老人家的手因为常年劳作已经变形,但动作依然稳健:这可是清越丫头带着咱们用命换来的水啊!要不是她,咱们今年怕是连秧都插不上。
宋清越独自站在自家沼泽田边,望着田里已经长到小腿高的秧苗,心情复杂。这些用现代农业技术培育的秧苗长势极好,可若是再不移栽,就要错过最佳时机了。
听着远处传来的欢声笑语,她轻轻叹了口气——全村都在抢水整地,她实在不忍心与乡亲们争抢这来之不易的水源。
姑娘,咱们的秧苗。。。。。。阿进不知何时来到她身边,担忧地看着越发茁壮的秧苗,再等下去,怕是要长老了。
再等两天。宋清越平静地说,让乡亲们先用水。咱们的沼泽田还能撑一撑。
月光如水,洒在忙碌的田野上。相邻的田地里,村民们一边劳作一边闲聊,气氛热火朝天。
王叔抹了把汗,望着蜿蜒流淌的渠水感慨道:要我说,还是清越丫头行!要不是她带着咱们修水坝、造水车、开山修渠,今年这春耕可就全耽误了!
可不是嘛!刘大牛接话,手中的铁锹不停,当初清越妹妹刚来村里时,哪能想到有今天?王掌柜也是厉害,连配火药的硫磺、硝石都有!
正在旁边夯实田埂的栓子爹好奇地抬起头:硫磺硝石也能入药?
那当然!刘大牛得意地说,仿佛这些知识是他自己的,王掌柜说了,硫磺能治皮肤病,硝石能退热。要不是师娘有先见之明,把这些都带上了,咱们现在还在跟那块大石头较劲呢!
村民们听了,都对王掌柜夫妇肃然起敬。老陈头直起腰来,望着星空感叹:读书人就是不一样,连这些偏门东西都懂。要我说啊,咱们桃花源能有今天,全靠清越丫头和王掌柜这样的能人。
夜深了,但男子们借着明亮的月光,仍在田里忙碌。妇女们送来了热腾腾的宵夜——刚煮熟的红薯和熬得浓稠的小米粥。孩子们也没闲着,提着灯笼在田埂上穿梭,为大人们照明。
整个桃花源团结得像一个人,为了春耕全力以赴。
都歇歇吧!刘婶提着食篮走来,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
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就着月光吃起了宵夜。刘叔一边啃着红薯,一边还在叮嘱:吃完继续干,争取天亮前把水都引到田里!
三天后,当大部分村民都完成了整田,开始移栽秧苗时,宋清越这才带着阿进和刘氏,牵着小母牛下沼泽田整地。
要我说,还是咱家这沼泽田好。宋清越扶着犁,看着泥泞的田地说。
小母牛经过这段时间的训练,已经能熟练地拉犁了。虽然地势低,但胜在保水。这都旱了小半年,田里还有水。
阿进牵着牛,看着其他田里已经插好的秧苗,小声嘟囔:其实咱家完全不用那么拼命修水渠。沼泽田的水够用了,其他田种些旱作物也行。。。。。。为了修这水渠,姑娘都瘦了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