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小说

古筝小说>流放岭南的名人是谁 > 第34章 烧窑(第1页)

第34章 烧窑(第1页)

两天的时间,在期盼与忐忑中悄然流逝。

岭南春日阳光充足,空气流通,那座依偎在山壁下的土黄色窑体已然干透,摸上去坚硬而温暖,仿佛一头沉睡的土兽,只待一声召唤便可苏醒。

第三日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宋清越和刘氏便早早起身。

今日,是点火烧窑的日子。

灶房里,刘氏将昨晚就准备好的干粮——一点蒸腊肉和几块蒸熟的脚板薯——用布包好,又灌了满满两大竹筒的凉开水。

这是一场持久战,她们需得守在山窑边,寸步不离。

“溪溪,”刘氏蹲下身,仔细叮嘱小女儿,“娘和姐姐要去烧窑,得三天才能忙完。家里就交给你了。灶台的火小心着用,看着弟弟们,别让他们去水边玩。猪和鸡记得按时喂,后院菜地要是干了,就从水坑里舀水浇一浇……”

宋砚溪小脸绷得紧紧的,认真地点着头:“娘,您放心,溪溪记得住。我会看好弟弟,喂好猪鸡的。”

她顿了顿,又小声问,“姐姐,那窑……一定能成,对吗?”

宋清越摸摸她的头,给了她一个肯定的笑容:“嗯,一定能成。家里就辛苦我们溪溪了。”

宋屹和宋屿似乎也感受到不寻常的气氛,难得没有吵闹,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看着母亲和姐姐准备远行的样子。

安排妥当,宋清越和刘氏便扛着干粮和水,拿着火折子、长铁钩等一应工具,再次来到了小山坡下。

晨光中的石灰窑静悄悄的。

宋清越深吸一口气,开始进行最后的检查。投料口、出灰口、通风口都畅通无阻。她将早已准备好的、易于引火的干茅草和细树枝塞入火膛底部。

“娘,我要点火了。”宋清越看向刘氏。

刘氏紧张地点点头,双手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角。

“噗——”

火折子亮起橘黄色的火焰,凑近干草。细微的“哔啷”声响起,火苗迅速蔓延,贪婪地舔舐着干柴,火膛内渐渐明亮起来,橘红色的光芒映照着宋清越和刘氏凝重的脸庞。

初始的火势需要小心控制,不能太大,否则容易让窑内温度骤升过快导致窑体开裂。宋清越小心翼翼地添加着细柴,观察着火焰的颜色和烟道的出烟情况。

“娘,加柴,要那种细一点的,慢慢加。”宋清越指挥着。刘氏立刻依言拿起柴火,小心地通过投料口递进去。

火势逐渐稳定并增大,窑内的温度开始稳步上升。这时,便可以加入更大的木柴。

宋清越和刘氏轮流值守,一个人负责盯着火势添柴,保证火焰持续燃烧,另一个人则抓紧时间休息,啃两口干粮,喝点水。

白天还好,到了夜晚,山风渐凉,守在窑口更是辛苦。火光成为黑暗中唯一的光源和热源,映得四周的山影幢幢。疲倦和困意如同潮水般阵阵袭来,但两人都不敢有丝毫松懈。添柴、疏通通风口、观察窑温……每一个步骤都关乎成败。

宋清越根据火焰的颜色判断着温度。最初是橘红色,随着温度升高,逐渐转向黄白色,这意味着窑内温度已经相当高了。她知道,此时石灰石正在窑内经历着剧烈的分解反应。

夜晚的山间并不寂静,远处不知名野兽的嚎叫、近处虫鸣,都让守夜的时光显得格外漫长。母女二人裹紧单薄的衣衫,靠在一起,互相鼓劲。

“娘,您去睡会儿吧,我盯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