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小说

古筝小说>带着农场回古代 > 第十五章(第1页)

第十五章(第1页)

系统出品的人参果然是世间极品,那日给傅文卿将参汤灌下去后,那人的鼻息竟缓缓变得平稳。虽然至今人还未有苏醒的迹象,但请大夫再来看后,大夫确信本人的性命应当是没有了大碍。方琼当天得到了消息,立刻带人来欲将傅文卿从小农庄接回府中休养。只是大夫说他伤口未愈,目前并不适合移动,方琼这才作罢。此时阮苏秋才发现,不论是自己还是方琼,对傅文卿这个人都知之甚少。方琼派人去了一趟傅府,却发现府内连一个仆人都没有留,两人都不知道去哪里找傅文卿的家人或是下人,只好在他醒来前暂且让他留在小农庄中。因着农庄里多了这么一号人,阮苏秋几日来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早到晚归半个时辰。“小姐,华英说,那玉米茎秆已然泛黄,这几日差不多可以收成了,您要不要去看一眼?”安良推门进来时,瞧见阮苏秋正用勺子为床上那人润湿着唇角。“嗯。”阮苏秋将手中的碗递给安良,“若他有动静了,便来叫我。”安良接过碗,低声应下。阮苏秋起身回望了一眼躺在那里毫无知觉的人,定了半响,随后离开了房间。试验田里的玉米种下至今已有一个月余,因天气渐暖,按照阮苏秋的计算,这几天确是到了收成的时节。她到田间时,华英正带着短刀,同两个农人在田垄上等着她。“小姐,之前您说的待到玉米茎秆全黄了,顶须泛黑时便来叫你,如今已差不多是时候了,今个要收成么?”华英眼间闪着亮光,瞧着从未见过的如此饱满的玉米,面上兴奋至极,好似野兽瞧着自己的猎物一般。阮苏秋跳进地里,将眼前比自己还高上一尺多的玉米杆拉向面前。剥开上层包裹的薄叶,一个金灿灿,鼓鼓的玉米蹦了出来。阮苏秋又惊又喜。她在南方见过湿地的玉米,颗粒干瘪,个头比这田里的要小上近一倍,屠户们种下一亩,连杆带籽儿最多也只能收成约一百斤。她打量着前面密集的田地,估摸着这边至少也能收成出两百五十斤,便满意地退回田垄上。她侧身吩咐华英和农人们小心被叶子割伤,并将一些注意事项叮嘱清楚,随后便让他们带上工具下了地。华英几人欢呼了一声便跳进了田里,一手轻快地将玉米掰断摘下,扔到背篓,一手用短刀将茎秆直接削短,根部踩进地里,待这边收成完,削下的长杆可以晒干留作柴火,短根可以将其烧掉,轮做下一次种地的肥料。阮苏秋坐在田边的一间草棚中休息——她之前吩咐在每十亩地间搭上一间草棚,以防止农舍离得太远,农人们疲惫或受伤时无处休息。那玉米满打满算只有九分,做不完那收成一亩地任务,且收成起来比红薯小麦困难许多,一个人即便是有拖拉机也实在困难。思索了几日,阮苏秋还是决定暂时将这个任务搁置,将收成的任务交给帮工。何况华英这几天日日都在盯着玉米,那眼神简直要望穿秋水。北方的夏季虽干燥晒人,但却不同南方那般处处闷热,阮苏秋坐在凉棚中只觉得热意骤降,喝上一口茶水,倒别有一番惬意。远处轻起了一阵风,带了些黄沙飞起,一阵鸟雀忽而炸起,阮苏秋眯了眯眼,抬头望向天边同沙地一色的几朵霞云。片刻后,风沙缓缓停下,如平时一般歇了动静,她摇了摇头,不甚在意。约莫两个时辰,田中放眼望去已无一根直立的玉米杆,华英指挥着众人将玉米搬去了农舍前用作晒场的空地,阮苏秋早已提前来到晒场等待,安良也出来站到了阮苏秋身后。一筐筐被苞叶包裹的玉米倒在脚下,在晒场上铺成一片。“小姐,共收成了八背篓玉米,还没有称,但咱们估计了一下,应当有三百五十多斤!足足有三石!!”阮苏秋嗖地从椅子上站起,一把抓住了华英的手臂。“当真?九分地便能有三百多斤吗!?”“是是!小姐,咱们自小在地里长大,便是估算也不会差太多,不信我叫人抬称来称给您看!”说着便让身后的两人去仓房将用来称粮用的大号杆称抬了来。几名刚从沙地混土里回来的农人站在晒场边上,瞧见这满地的玉米苞子,听得这是九分地产出的收成,面上也具是震惊。阮苏秋心下其实是相信的,却并未拦着几人,瞧着晒场边的人越来越多,这倒是宣传的好机会。几人将玉米分几次挂上手臂粗的杆称,华英心底记着数字,最后一担落下时,她激动地跳起喊道:“是三百六十斤!足有三百六十斤!”“哇!真的吗?”“竟然有三百多斤!!听说南面种这作物最多只得一百斤!”“是小姐种的一亩地里出来的!”“不是一亩,是九分地!!”“小姐太厉害了,她是怎么做到的!”“准是小姐那像没马的马车的宝物的功劳!”“你在说些什么呢?”晒场边众人听了华英,顿时被震撼地叫出声。阮苏秋点点头,示意几人将一担子玉米先抬进事先挖好的地窖中,地窖里还有之前处理好还等待种植的土豆。阮苏秋转头在安良耳边叮嘱了几句,安良点了点头,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站好,华英带人将工具送回仓库,也回来晒场等待。安良将人清点完毕,阮苏秋起身站到了众人身前。“刚刚诸位也瞧见了,这便是我们的第一次收成。”阮苏秋抬手指了指地上的一担担玉米,“这一个月来,我知晓各位盖房下地,日日都很辛苦,这玉米皆是大家的血汗换来的。因此,为了感谢各位这段时日的辛劳,我决意,将今日收成中的九成,平分给诸位。”众人一片哗然,往年做惯了长工的农人们,从来没有听过主家给了工钱还分粮的说法。“什么?”“我是不是听错了?”“小姐是说,这地上的玉米,全都分给我们吗?”“那那那、那工钱呢?工钱还给么?”安良走上前帮着阮苏秋答道:“此番决定是小姐在种下种子之前就做好的,各位不必多疑,工钱仍旧照常发放,这玉米,各位只当是赏金便是。”这决定的确是阮苏秋之前便想好了的,因那玉米能食用的部位其实并不多,目前并不适合作为干粮在沙地广种,现下试验结束,玉米只需留些备用的种子在空植的时候轮种便可。何况在她的计算中,黑泥地只种植小麦,便几乎没有别的空缺了。与其放着这东西在地窖占地方,不如将它们分给农人们,既能添温饱,也能物尽其用。阮苏秋点了点头,帮工们瞧见了她的动作,方才真正地激动起来。“阿娘阿娘,我拿了筐来了!”众人还未动,华兰已拿来了家中的编筐,跑到了华英身旁,阮苏秋瞧着那小大人一般的孩子,心中很是喜爱。她招招手将人唤到身前,示意安良将玉米放进她的筐里。安良手脚利落地称了八斤放了进去。“背得动么?”阮苏秋掂了掂小筐,并不算太重,这年纪的孩子背着应当不碍事。“背得动!”华兰得了玉米,只十分高兴,颠颠地跑回了华英身边。众人这才清醒过来,纷纷跑回房中拿来容器排队。收成的农人们脸上洋溢的笑容衬着初夏夕阳的余晖,只叫阮苏秋瞧的心里暖洋洋的。虽说只是三百多斤的玉米,但却是阮苏秋实现理想的第一步。城中万千流民,仅一个多月,便有四十余人在她手中实现了温饱,不再流离。今后,还会有四百人,四千人,四万人,她想。沉浸在思绪中的阮苏秋放空眼神,待回神间,抬眼瞧见一个一瘸一拐的人端着木盆正从安良手里接过玉米。“大福,腿怎么样了?”大福突然听到阮苏秋发问,吓得一个激灵,随后反应过来,忙端着笑回道:“只是被镰刀割了一下,伤口快好了,这几日已经能下地了。”“不必这般勉强,地里人手够的,你若是不便多歇两天,别落下什么病根。”“是,是,小姐不必担心,我心中有数。”说吧,大福便急急地转身往房里跑去。阮苏秋瞧着他快步的背影,只当他着急将玉米放回去,只是那步伐间隐约有些熟悉,一时间却想不起在哪里见过。“小姐,玉米都分完了,四十人每人八斤,还剩了一担四十斤放在了地窖里,盖了茅草,已安放好。”安良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晒场上玉米已然分完,剩下了些剥掉得苞叶,华英正同姚素梅两人将苞叶扫到一起,这些东西晒干了都会有用处。“待到以后农庄盖的差不多了,倒是能再圈些地养猪养鸡什么的。”阮苏秋自言自语道。安良没有听清,便也没有接话。“小姐!!小、小姐!”阮苏秋回头望去,一个女人气喘吁吁地正向她跑来。“孙三娘,你急什么,小姐在这呢,有话慢慢讲。”华英皱着眉头将人拦下,免得她跑的太猛撞上了阮苏秋。孙三娘缓了缓气息,迅速对着阮苏秋说道:“小姐,那个一直昏迷的公子,他、他刚刚醒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