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峰甚至根据系统提供的、超越时代的“跳弹射击”、“曲线掩体”等理念,对火力点进行了优化布置,力求最大化杀伤效率和生存能力。
第五日,黎明。天色灰蒙蒙的,山雨欲来。
营地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所有能做的准备都已就绪。队员们隐蔽在加固过的掩体里,检查着手中的武器,将子弹一颗颗压入弹仓,手榴弹拧开后盖,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火药味、土腥味和一种压抑到极致的紧张。
林峰伏在核心阵地的观察位上,举着望远镜。视野尽头,山下的树林间,开始出现密密麻麻晃动的人影,金属的冷光在灰暗的天色下闪烁。更远处,似乎还有驮马拖着什么重物。
来了。
上午八时左右,伴随着一声尖锐的哨响,首先从东南方向传来了重机枪沉闷而持续的咆哮声!子弹如同冰雹般泼洒在东南坡的前沿阵地上,打得泥土飞溅,岩石崩裂!王连长的正面进攻开始了!
几乎同时,西侧溪谷方向也响起了密集的步枪声和喊杀声,“友邻保安团”的部队也发起了攻击。
战斗从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敌军显然接受了之前的教训,进攻队形更加分散,利用火力掩护,步步为营。布置在前沿的陷阱和地雷不断被触发,爆炸声此起彼伏,每一次轰鸣都意味着敌军伤亡的出现,但也清晰地标示出他们的推进路线。
“稳住!放近了再打!”林峰通过简易的电话线(利用缴获和自制的设备搭建)向各阵地传达命令。
当敌军先头部队接近主阵地百米左右时,林峰一声令下:“打!”
霎时间,阵地上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汉阳造、金钩步枪、毛瑟98k、捷克式轻机枪、甚至还有几支拉栓的老套筒,喷射出愤怒的火舌!精准的狙击子弹呼啸着钻入敌军军官和机枪手的身体,密集的步枪弹雨笼罩着散兵线,那挺“捷克式”更是成了收割生命的死神镰刀!
进攻的敌军如同撞上了一堵无形的铁壁,瞬间人仰马翻,死伤惨重。但后面的敌军在军官的督战和重火力的掩护下,依旧疯狂地向上涌。
激光步枪小组也在关键时刻发威,红色的光束无声地穿过硝烟,精准地点杀着敌军中威胁最大的目标——机枪手、炮手(果然出现了两门老旧的山炮)、挥舞手枪的军官。
战斗残酷而胶着。阵地前尸体堆积,鲜血染红了山坡。营地这边也不断出现伤亡,伤员被迅速拖下火线,送到矿洞内的临时救护所。
到了下午,敌军似乎被打疼了,进攻的势头有所减弱。但林峰知道,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间歇。真正的考验,恐怕是北边那些一直未露面的“别动队”和“猎犬”残部,他们一定在等待营地防御力量被消耗到极限的时刻,发出致命一击。
他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和硝烟,看了一眼西沉的红日,以及更加阴沉、仿佛酝酿着风暴的天空。
最艰难的时刻,还未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