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石头负责,针对协同作战、炮兵基础操典、反突击、山地长途奔袭等课目进行强化训练。尤其注重班排长的战术指挥能力培养。
3。
思想巩固与组织建设:
赵永贵负责,结合此次战斗的巨大牺牲和胜利,开展更深入的“使命与牺牲”教育。同时,开始在表现突出、信念坚定的骨干队员中,秘密发展“核心小组”,作为队伍的钢铁脊梁,确保即使在最困难的情况下,队伍的灵魂不散。
4。
技术攻关:
林峰亲自牵头,小豆子协助,集中精力研究那两件能量武器。同时,利用缴获的银元和物资,设法通过苏澈渠道或其他隐秘途径,换取大功率无线电元件、基础机床和小型发电机,力争实现根据地通讯和基础军工的突破。
5。
根据地拓展:
不能再局限于老鸦洞一隅。以此次大胜之威,向周边控制力薄弱的山区辐射,秘密建立前哨站和隐蔽的物资囤积点,吸纳更多贫苦农民和手工业者,扩大兵源和物资来源。对王连长控制区边缘的村镇,进行有限度的、有选择的渗透和宣传。
决议迅速转化为行动。老鸦洞基地开始了大规模的重建和加固,防御体系向外延伸了数里。陈石头带着整编后的队伍,投入了更加严酷的训练,炮班的新成员在老兵的呵斥下,笨拙地摆弄着那两门珍贵的迫击炮。赵永贵的工作更加繁重,他不仅要抚平伤亡带来的创伤,还要将一种更高级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革命理想,灌输到这支成分复杂的队伍中去。
林峰则和小豆子一起,几乎不眠不休地投入到对能量武器的研究中。他们不敢轻易尝试激发,只能从外部结构、材质、能量匣的接口等方面进行推测。林峰凭借超越时代的物理知识,猜测这可能是某种基于高能粒子束或等离子体的武器,但具体的激发和控制机制,如同天书。他意识到,没有系统的辅助和更专业的设备,短时间内很难复制甚至安全使用这种武器。
“必须先解决基础工业和能源问题。”林峰不得不做出务实的选择,“这东西,暂时封存,作为最后的杀手锏。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建立起能支撑我们持续作战的根基。”
他再次向苏澈发去了密电,这次的要求更加具体:大功率电台真空管、手摇发电机设计图、小型车床、以及关于能量武器的任何理论资料或安全操作指南。他相信,以广州方面的能量,搞到这些东西并非不可能,关键在于对方愿意付出多大的价码。
与此同时,第一批由侦察班伪装成山民货郎的小分队,携带着简单的宣传品(赵永贵编写的,揭露北边军阀和王连长暴行,宣扬“林字营”抗暴保民宗旨的传单),悄然进入了黑风岭周边几十里内的几个村庄。大胜的余威犹在,“林字营”不再是虚无的传说,而是一支真实存在的、能打硬仗的队伍,这给他们的宣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说服力。
悄然间,林峰团队这只从血火中幸存下来的雏鹰,开始梳理羽毛,磨砺爪牙,并将其影响的范围,逐步向更广阔的山林拓展。砺剑与拓土,同步进行。一个以老鸦洞为核心,辐射周边山区的微型割据势力,已初现雏形。接下来的,将是如何在这片荆棘之地,扎下更深的根,迎接必然到来的、更加复杂的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