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小说

古筝小说>风起豫章在哪个位置 > 第91章 铁流整编(第2页)

第91章 铁流整编(第2页)

·

精通炮兵指挥、作风严谨的王铁锤,调任红三军团炮兵主任。

·

同样,从红一军团、红三军团,乃至中央警卫部队,一批经历过严峻考验、政治过硬、军事娴熟的营团级干部,被交流到红五军担任师长、团长、师团政委等关键职务。例如,原红一军团某主力团政委李振华,调任红五军第十三师政委;原红三军团骁将张虎,调任第十四师师长。

这一进一出,力度空前。初时,在红五军内部难免引起了一些波澜。一些老五纵的干部觉得,“咱们自己打出来的江山,凭什么让外人来指手画脚?”而新来的干部,也面临着如何快速融入新环境、赢得信任的挑战。

林峰和赵永贵在这个问题上,展现了极高的政治觉悟和坚定的原则性。他们多次在军党委会和各师干部会议上强调:

“红军是党的军队,不是哪个人的私兵!干部交流是为了让我们这支队伍汲取各家之长,避免思想僵化,变得更纯粹、更强大!任何排斥交流、搞小山头的思想,都是极端错误和危险的!”

林峰更是以身作则,对新调来的干部如张虎、李振华等人给予充分信任和职权,主动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赵永贵则深入细致地做好原五纵干部的思想工作,阐述全局意义,化解心中疙瘩。

同时,一场结合古田会议精神的、深入的“政治整军”运动在红五军全面展开。学习党的纲领,批判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强调“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建立和健全各级党组织、政治机关和士兵委员会。通过集中学习、批评与自我批评,部队的思想达到了空前的统一,党的领导深深植根于每一个连队。

整编和干部交流初步完成后,红五军的面貌焕然一新。原有的勇猛善战作风,融入了其他主力部队的严谨规范和大兵团作战经验,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更加凸显。为了检验整编成效,也为了打击苏区周边残存的国民党地方武装和土围子,巩固新区,方面军前委命令红五军进行一次短促的攻势作战。

林峰将目标选定为位于赣南与闽西交界处、由反动民团和地主武装盘踞的“石城”。此城虽非战略要地,但城墙坚固,守军有一定战斗力,是颗难啃的钉子。

战斗由新任第十四师师长张虎提出主攻请求。林峰批准了他的作战方案,但特别强调了步炮协同和多兵种配合。战斗中,张虎指挥果断,红五军新编成的炮兵团首次亮相,展现了经过整合训练后的火力支援能力。王铁锤虽然调走,但他留下的炮兵骨干和新调来的炮兵干部协同良好。步兵在炮火掩护下,爆破城墙,突击进城,动作迅猛而有序。新老搭配的各级指挥员在战场上配合渐趋默契。

经一日激战,石城攻克。此战规模不大,但充分展示了红五军整编后的战斗力提升——火力运用更合理,战术执行更规范,各部队协同更顺畅。捷报传来,方面军首长对红五军的快速转型给予了高度评价。

石城战斗的胜利,为红五军的整编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林峰深知,八千人马的军长,肩上的担子远比昔日千余人的支队长更加沉重。但他内心充满信心。这支经过熔炉锤炼、干部交流洗礼、思想高度统一的部队,已然成为一把更加锋利、更具韧性的革命战刀。

他脑海中那已然稳定运行的系统,其“后勤评估”功能在整编和石城战斗中提供了些许数据参考,而更稳定的“战场感知”则让他对部队的掌控更加得心应手。但他更加清楚,真正的力量,来源于党领导下这支军队的集体意志和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冬日的阳光照耀着赣南群山,红五军的将士们正在进行着紧张的冬季大练兵。林峰知道,短暂的和平即将结束,更大的风暴正在天际积聚。但他和他的红五军,已经做好了准备,随时准备听从党的号令,为了保卫苏维埃,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踏上更加波澜壮阔的征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