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官家的询问,吕夷简和晏殊不知如何做答。
他们都没有去过孙大王的后世。
所有对后世的猜想都源自于官家的描述以及孙大王闲聊时偶尔透露的只言片语。
赵祯见二人神情,知道暂时得不到答案。
就这样,群臣三人一路沉默的回到了福宁殿,内侍押班张茂则背着孙大王留下的包裹紧随其后。
等回到了殿内,晏殊才缓缓道:“官家之前曾提及孙大王喜爱诗词,不若寻些大家之作送与孙大王。”
他一路上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官家曾找他写一幅旧年词作,当时他并不知道官家是要拿去送给孙大王,所以直接给怼了回去。
每每想到这,晏殊都有些后悔。
因为先是孙大王的药救了他儿子晏几道,后来又送了他后世的茶叶与茶具。
但他却未曾回送过任何礼物。
这让晏殊有些惭愧,所以既然孙大王喜欢诗词,那就送一些这方面的礼物。
对于晏殊的提议,赵祯摇摇头。
他之前曾让内侍们抄录了一些本朝名家词作送给了先生。
但后来几次去时发现先生并未在店内悬挂这些词作,应该是收纳起来了。
他猜测先生这么做必然是有原因的,所以再送词作有些不妥。
于是赵祯摆摆手:“这事容朕慢慢细想。”
随即话锋一转,语气严肃道:
“朕以为今天制造的火器威力已经极大,但先生却显然很不满意。”
“既然成立仙器监督造火器,那就得好好议一议,二位卿家可有属意人选?”
见识到火器的破坏力后,赵祯对将作监很不满意。
每年耗费那么多银钱,搞出来的火药除了能散发不知飘往何方的毒烟外,没有其他实际作用。
若非先生今日指出其缺点,恐怕还会继续如此!
“臣请调环庆路兵马钤辖种仲平提举仙器监。”吕夷简给出了一个名字。
晏殊想了想也点点头:“官家,臣也以为此人合适。”
赵祯知道这是说的种世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