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
咸阳宫的铜钟在寅时三刻响起,钟声穿透晨雾,像一柄青铜剑劈开函谷关外的夜色。
祭祀终于开始。
嬴政,赵辰早就做好准备。
其他人也是如此,甚至说,文武百官都在等这一刻。
此刻,嬴政身着玄色衮龙袍立于章台殿阶前,十二章纹在熹微晨光中流转着暗金光泽,腰间双鱼玉佩随着他沉稳的步伐轻轻叩击玉带钩。
赵辰,以及嬴政的子女以及焱妃众女立于两侧。
阶下文武百官按三公九卿之序排列,玄端礼服的下摆垂落在白玉石面上,宛若一片沉默的乌木林。
“起驾……”
内侍监总管的尖细嗓音被晨风吹得有些发颤,却依旧穿透了整座宫城。
早已等候在宫门外的六十四人抬玉辂缓缓启动,车轮碾过青石板的声响与编钟乐队的乐章交织在一起。
嬴政端坐于玉辂之中,透过缀着珍珠的车帘缝隙,望见东方天际正泛起鱼肚白,渭水的水汽顺着风向飘来,带着潮湿的泥土气息。
赵辰没有做轿撵,他直接骑在貔貅身上,身上也不再是原本平常的服饰,而是一身玄色太子冕服在晨光中泛着红色微光。
而且他骑在貔貅上,惹来众多人的瞩目,简直是显眼包。
只可惜,没人敢说什么,也没人说什么。
毕竟,这可是神兽貔貅,更不要说其背上的是太子殿下,就更不敢说什么了。
赵辰多坐在貔貅背上,十七岁的脸庞尚带着少年人的棱角,却是一副无比沉稳姿态,俊朗的面容看的周围女子面色潮红。
赵辰自然是无视,目光扫过两侧跪拜的百姓。
他们面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而在赵辰之后则是他的母亲,大秦皇后阿房女,她乘坐的凤辇紧随玉辂之后,朱红漆木上雕刻着缠枝莲纹,四角悬挂的金铃随着车驾起伏轻响。
阿房女隔着薄纱望向窗外,看见街旁商铺的幌子上都系着素色绸带,连平日喧闹的酒肆都紧闭着门窗,为了今日的祭天大典,咸阳城已戒严三日,百姓们虽不能随意出行,却都自发在家中设了简易香案。
她轻轻抚摸着袖口绣着的鸾鸟纹样,那是她的政哥哥亲手为她挑选的花样,当时他笑着说道:“阿房的衣饰,该配这天地间最华贵的纹样。”
在其后自然是嬴政的子女还有焱妃众女了。
之后就是文武百官了。
当长长的车队在咸阳长街走过的时候。
百姓也越来越多,虽然很严肃,但百姓很高兴。
两侧跪拜的百姓很多甚至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泪水顺着布满皱纹的脸颊滑落,滴在身前的青石板上。
家住东市的老木匠王阿公,双手紧紧攥着祖传的鲁班尺,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他想起几年前秦军拿下魏国,自己被敌军掳走的孙子正是被大秦将士救下,如今孙子已在咸阳宫旁的工坊当学徒,每月还能寄回半匹绸缎。
“大王圣明啊!”王阿公哽咽着呼喊,声音虽沙哑,却饱含着无尽的感激,身旁的百姓也跟着齐声附和,呼喊声此起彼伏,像浪潮般席卷整条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