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小说

古筝小说>他都说各种各样的话 > 第410章 这哪是败家,我也想这么败家(第1页)

第410章 这哪是败家,我也想这么败家(第1页)

兵魔神的身影在夕阳的照射下渐渐远去,渭水北岸的平原上仍残留着机关器械的余温和士兵们的气息。

嬴政抬手示意,全场瞬间安静下来,他的声音传遍渭水两岸。

“阅兵至此结束,祭祀也接近尾声。

大秦雄师的锋芒,诸位已经见证;

但大秦运朝的根基,不仅在甲胄与兵器,更在这天地间生长的五谷,在万民碗中的食粮。

今日,朕便借此祭天之地,将大秦的‘仓廪之秘’公之于世,让天地见证大秦的富庶,让九洲知晓我大秦的真正底气!”

话音落,内侍官们抬着数十个特制的木匣走上祭台,每个木匣上都刻着“天授嘉禾”四字。

当然这些都是从任务商城中兑换出来的,不过,一切都是靠赵辰,功劳自然都怪赵辰了。

众多百姓纷纷探头望去,眼中满是好奇。

此前只知大秦粮食充裕,红薯,土豆,小麦,高粱,各种蔬菜等等,却不知这些是从何而来,现在陛下要揭开“仓廪之秘”,他们自然很好奇。

嬴政走到前两个木匣前,亲手打开盖子,只见里面装满了拳头大小的块茎,正是土豆和红薯。

“大家都知道,此乃土豆和红薯,已经在我大秦遍地开花。”

他拿起一块土豆,声音中满是自豪,“是几年前太子带回,经太农令继续改良培育,如今亩产可达万斤!

一颗土豆,可煮可蒸,可磨成粉,能抵三斤粟米的饱腹之力。

红薯亩产亦达八千斤,适应性更强,哪怕在贫瘠的山地也能生长。”他拿起一块红薯,掰成两半,露出里面金黄的果肉,“这红薯既可当粮,又可当菜,蒸熟后香甜软糯,老人孩童都爱吃。

而且大秦百姓家家户户的粮缸里,都能装满这土豆和红薯!”

百姓早就种植几年的土豆红薯,自然知道,但却不知道这竟然是太子殿下带回来的。

纷纷用感激的眼神看向赵辰。

当初他们可都是靠着这个活命的啊!

真是天佑我大秦啊,竟然有如此太子。

随后,嬴政又展示了改良后的小麦与水稻,小麦穗长粒满,麦粒比寻常小麦大了近一倍,“经农官改良,此麦耐寒耐旱,亩产可达一千五百斤,磨出的面粉更白更细,能做出更多花样的面食”;

水稻则颗粒饱满,稻穗沉甸甸的,“朕已经命人在岭南推广双季稻,亩产可达一千斤,比以往增产三成,未来岭南将成为大秦的‘鱼米之乡’”。

最后,内侍官们打开剩余的木匣,里面装满了各类蔬菜水果,拳头大的西红柿、一尺长的黄瓜、酸甜多汁的葡萄、脆嫩爽口的白菜……

“这些作物,都是太子赵辰带回,经过改良,如今在大秦各地的‘天授田’中都有种植。

朕已下令,在各郡县设立‘农市’,百姓可自由交易这些蔬果,让大秦百姓的餐桌,四季都有新鲜吃食!”

嬴政走到祭台边缘,目光扫过台下欢呼的百姓,声音愈发坚定:“兵能守疆,农能安邦。大秦既有雄师护土,又有嘉禾养民,何愁国运不昌?何惧外敌来犯?

从今日起,大秦将以‘农兴邦固’为策,让每一寸土地都长出粮食,让每一个百姓都能吃饱穿暖,让大秦的仓廪,永远充盈!”

百姓们再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纷纷跪地叩拜,高呼“陛下圣明!太子仁德,大秦万年!”

渭水两岸的欢呼声此起彼伏,与月光下的流水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首属于大秦的“丰收赞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