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星能科技很快的,便在公司的官网上面发布了一条公告。
星能科技愿意和海外的众多的能源科技公司进行合作。
并且也愿意将技术专利进行授权。
公告的内容非常之多,不过业内的人是通过解读之后,发现这份公告上的合作协议和国内的这些协议还是有一点点的区别。
星能科技和国内的各大科技公司签署的协议是从今年6月份开始实施。
而和国外的这些科技公司签订的协议,则是需要等到9月份之后才能够正式的实施。
并且星能科技给予国内的厂商的合作专利授权的免费期限是一年,国外却直接省略了授权免费期。
这类协议的对比的介绍内容很快在网络上面开始传播,原本的网友不满星能科技将技术授权给国外公司。
但是看着星能科技在协议方面区别对待国内外的公司后,原本还有一些抵触的网友们瞬间便接受了现实。
三月份,许多的国外的科技公司的负责人也在第一时间赶到了星能科技。
现在的国外的科技公司对于星能科技的技术专利的授权还是比较看重的。
毕竟星能科技的技术专利的水平是远远的,优于目前市面上的主流的充电协议专利。
更何况海外市场的竞争相比国内来说虽然没那么卷,但该有的竞争还是有的。
你若是不用最优秀的技术,就很有可能被其他的厂商踩在脚下。
“我们愿意支付20个亿,获得独家的专利授权!”
星能科技公司的会议室中,一位金发碧眼的中年人语气激动地对着田洪波激动的说道。
这位金发碧眼的中年人正是安克创新的负责人,麦克布鲁斯。
田洪波表现却异常的平静,显然这件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像贝尔金这样的国外著名的充电器制造厂商也曾经出价30亿想要获得专利技术的独家授权。
这些国外的科技公司精得很,想要获得独家专利授权借助着及其优势的技术水准,最终独霸整个海外市场。
“对不住,这一次我们已经发布了声明,授权技术目前以公开的形式合作,暂时没有独家授权的想法!”
田洪波果断的拒绝了麦克。
说实话,当初这些国外的科技公司出资几十亿来获得技术的独家授权之时,田洪波非常的心动。
但是最终还是因为周坤的话给点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