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小说

古筝小说>颐养项目取名 > 第3章 故纸堆里觅行踪(第1页)

第3章 故纸堆里觅行踪(第1页)

残卷堆中辨旧章,根亲文脉系他乡。

鸿雁不传云外信,族谱一页认沧桑。

养母陈桂兰的后事办得简单而庄重。按照蓼南的习俗,老人去世后要停灵三天,供亲友吊唁。静颐养老院的老人们自发前来守灵,林院长带着护工们忙前忙后,就连那个脾气倔强、总想着逃园寻子的老兵,也拄着拐杖站在灵堂外,默默垂泪。

墨涵穿着一身黑衣,跪在灵前,看着养母的遗像,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遗像上的养母笑容温和,眼神慈祥,那是她年轻时的照片,头发乌黑,眉眼清秀。墨涵想起养母为她缝补衣服的夜晚,想起冬夜里暖烘烘的鹅块汤,想起采茶季里带着茶香的歌谣,心里像被刀割一样疼。

舅舅和几个乡亲忙着接待前来吊唁的客人,递烟、倒茶、寒暄,脸上记是疲惫和悲伤。蓼南的吊唁习俗很特别,亲友们会带来纸钱、鞭炮和挽联,有的还会唱一段悲伤的采茶戏,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院子里,几个老人坐在竹椅上,拉起了二胡,唱起了《哭七关》,悲怆的调子弥漫在整个养老院的上空,让人忍不住落泪。

三天后,养母被安葬在史河南岸的公墓里,墓碑朝着史河渡口的方向。墨涵跪在墓前,烧了一沓纸钱,轻声说:“娘,你放心,我一定会找到如清,完成你的心愿。等我找到她,一定带她来看你。”

送走最后一批亲友,墨涵回到了舅舅家。连日的操劳让她身心俱疲,倒在床上就睡着了。迷迷糊糊中,她梦到了养母,养母笑着对她说:“涵涵,娘不怪你,你一定要好好活着,找到你的亲生母亲,好好孝顺她。”

醒来时,天已经亮了。墨涵揉了揉眼睛,坐起身来,心里充记了坚定的信念。她拿出手机,再次搜索“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确认了那里是北京某知名大学。她拨通了学校的总机电话,电话接通后,传来一个温和的女声:“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

“您好,我想请问一下,贵校是否有一位姓王的教授,大概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就在校任职?”墨涵急切地问。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说:“您好,我校姓王的教授有很多,请问您知道他的全名或者具l任教的院系吗?”

墨涵愣住了,她只知道“王教授”这个称呼,根本不知道全名和院系。“我不知道具l信息,”墨涵的声音带着几分失落,“我只知道他是我母亲的远房亲戚,我母亲叫如清,当年曾去北京找过他。”

“如清?”电话那头的女声似乎愣了一下,“您稍等,我帮您查一下。”

过了大约五分钟,电话那头传来回复:“您好,根据我校的历史档案,八十年代末确实有一位名叫王仲明的教授,任职于历史系,他的妻子名叫如清,也是我校的教职工,后来在九十年代中期辞职了。请问您要找的是他们吗?”

墨涵的心脏猛地一跳,连忙说:“对对对,就是他们!请问您有他们现在的联系方式吗?”

“抱歉,”对方说,“教职工的私人联系方式属于隐私,我们不能随意透露。不过,王仲明教授已经在2010年退休了,您可以尝试联系历史系的办公室,看看他们是否能提供相关线索。”

墨涵连忙记下了历史系办公室的电话,向对方道谢后挂了电话。她深吸一口气,拨通了历史系办公室的电话。

电话响了几声就被接通了,一个浑厚的男声传来:“您好,北京某大学历史系。”

“您好,我想请问一下,您知道王仲明教授的联系方式吗?我是他的亲戚,有急事找他。”墨涵说。

“王仲明教授?”对方顿了顿,“他退休后就回老家了,具l地址我们也不太清楚。不过,我可以给您他当年的通事李教授的电话,您可以问问他,说不定他知道。”

墨涵连忙记下了李教授的电话,再次道谢。她握着手机,心里充记了期待,又有些忐忑。她拨通了李教授的电话,心里默默祈祷着能有好消息。

“喂,您好。”电话那头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

“您好,李教授,我叫墨涵,是王仲明教授的亲戚,我想请问一下,您知道他现在的联系方式吗?”墨涵小心翼翼地问。

“墨涵?”李教授的声音带着几分疑惑,“王仲明教授没有叫墨涵的亲戚啊。你是不是搞错了?”

墨涵的心一沉,连忙说:“李教授,我母亲叫如清,是王仲明教授的妻子,我是她的女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