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走龙蛇,刀开霜雪,药成春潮”
晨钟三响·同台唱戏
民国十九年,十月初三。
霜降前一日,南京同仁医院新楼落成。红砖拱窗,铁栏漆白,洋旗高悬。
今日“三方联合义诊”——
中医:林怀远;
西医:皮埃尔;
东洋汉方:吉田芳行。
三楼三室,三病同发。钟声三响,三医同时落笔。
医院中庭,记者云集,镁光灯“嘭嘭”炸光,像给命运拍照。
第一案:中风偏瘫
病者:前清举人韩炳章,六十七岁,左肢偏枯,口眼歪斜,病起三宿。
(一)西医房·皮埃尔
白瓷墙,酒精味。
皮埃尔翻检瞳孔,击膝反射,声音干脆:“Cerebralthrombosis——脑血栓形成。
方案一:静脉注射溶栓剂双香豆素;
方案二:物理电疗;
方案三:六周后,若肌张力仍零,转去康复体操。”
护士递上玻璃针筒,药液淡黄,像冷掉的琥珀。
韩举人咬牙:“老夫……宁死……不扎西洋针!”
皮埃尔耸肩:“科学不容讨价还价。”
(二)汉方室·吉田
和纸拉门,药香清苦。
吉田跪坐,三指搭脉,口念“浮滑而弦”,取《大冢敬节》要旨。
“此为‘中风痱’,血道瘀阻,气脉闭塞。
处方:大柴胡汤合桂枝加芍药汤,七剂;
外用:电针刺激,每日二十分钟。”
助手打开牛皮包,一排细若毛发的钢针,接着小型发电机“嗡”地一声,灯胆亮得惨白。
韩举人冷汗如雨:“要……电我?”吉田微笑:“微电流,通则不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