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业院士亲自检查了所有数据,他走到许崇山面前,带着学者的真诚与激动,深深地鞠了一躬,声音激动得发抖:
“许教授,是我浅薄了,是我格局小了!这是足以改变世界的伟大技术!”
这无可辩驳的成功,让之前最谨慎的怀疑论者也成了最狂热的支持者。
整个项目组的士气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
在这样的氛围下,当秦卫兵抓住时机,提出将规模扩大至一千台,进行一场改变格局的实战演习的建议时,获得了全票通过。
这一次,没有人再提循序渐进,所有人都因胜利而变得急切,渴望着一场更大的、足以震撼世界的成果。
只有许崇山在众人狂热的目光中,眉头微不可察地一蹙,压下了心中那一闪而过的、无法言明的隐忧。**胜利的狂热驱散了最后的审慎,在秦卫兵抓住时机、极具煽动性的推动下,一份更大胆、更激进的三步走测试计划被迅速敲定,**第一步,五百台规模的基础协同测试。
结果完美!
五百台工蚁原型机在地底试验场中如臂使指,挖掘、运输、建造,所有任务的完成效率都远超预期。
成功的喜悦再次冲刷了整个基地,之前的些许疑虑被彻底抛到了九霄云外。
紧接着,是第二步:八百台规模,在模拟地震后复杂废墟环境下的极限压力测试。
起初,一切顺利。
但当任务复杂度提升到顶峰,模拟的通讯干扰达到最大时,不稳定的迹象出现了。
监控画面上,有几台工蚁的动作出现了毫秒级的凝滞,随即又恢复正常。
林雪的声呐分析组最先捕捉到了异常,集群内部的通讯噪音开始呈非线性增长,仿佛一群窃窃私语的人群中,开始出现零星而刺耳的尖叫。
张敬业院士立刻发现了问题,他指着数据流中几个一闪而过的峰值,神情凝重:
“许教授,系统出现了决策延迟,虽然被迅速修正,但这是不稳定的信号!”
然而。
许崇山只是瞥了一眼,便移开了目光,似乎对这完美的瑕疵毫不在意。
测试在磕磕绊绊中完成了,总体效率依旧惊人,但那些不稳定迹象如幽灵般盘旋在核心专家们的心头。
在狂热与忧虑交织的复杂气氛中,第三步,也是最终的测试,开始了。
一千台崭新的工蚁原型机,被送进了位于地底三百米深处的巨大试验场。
所有人都带着极度的激动,与一丝被强行压抑的不安,等待着见证历史性成果的时刻。
然后。
灾难,以一种预料之中却又无法阻止的方式,发生了。
一千台原型机在执行协同挖掘任务时,仅仅启动了三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