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小说

古筝小说>侧写师电子书 > 第88章 迷雾中的轨迹(第1页)

第88章 迷雾中的轨迹(第1页)

第二天清晨,七点三十分。省厅第七会议室。

气氛比第一天更加凝重。经过首日的下马威,所有人都清楚,这里的每一份案例都是硬骨头,每一次评分都真实残酷。U型桌旁,学员们早早到位,无人交谈,大多默默翻看着昨天的笔记或凝神屏息,等待着新一轮的挑战。

陈默依旧坐在后排原座,面前摊开新的纸笔。他的姿态与昨日并无二致,仿佛第一日那个被点评为“优秀”的报告与他无关。

省厅的老者顾问准时出现,没有任何寒暄,直接开启投影。

“案例二。时间一小时。”

屏幕亮起,呈现的不再是静态照片,而是一段经过剪辑的监控录像片段和一张本省局部地图。

录像片段一:夜晚的街角,一个穿着深色连帽衫的身影(以下称目标A)快步走过,帽檐压得很低,无法看清面容。时间戳显示为23:47。

录像片段二:另一个路口的监控,角度略偏,目标A出现,似乎微微抬头看了一眼监控方向,随即更快地低头融入阴影。时间戳23:51。

录像片段三:一段车载监控的模糊画面,颠簸中捕捉到路边一辆未熄火的旧款银色面包车,驾驶座似乎有人,但看不清细节。时间戳约为23:55,地点位于前两个监控点约三公里外。

地图上标注了三个监控点的具体位置,并用红线连接了一条可能的行进路线。路线沿途经过一片待拆迁的平房区和一个夜间关闭的小型物流园。

文字补充信息:昨晚23:40至次日00:10,该区域发生一起入室抢劫案,户主被捆绑,损失财物若干。现场勘查未发现明显指纹,但窗外泥地发现与监控中目标A所穿鞋底花纹一致的模糊鞋印。面包车在案发时间段后消失,车牌被遮挡。

“任务:分析目标A与面包车的关联性;推断其作案后最可能的逃逸方向和藏匿区域;并对目标A的行为模式及风险等级进行初步评估。”

指令下达,倒计时开始。

会议室内瞬间响起密集的键盘敲击声和纸笔摩擦声。这次的线索更动态,信息量更大,也更具有迷惑性。

前排的金丝眼镜男警迅速将三个监控点坐标输入电脑地图软件,开始计算最短路径和可能的时间差。短发女警则紧盯着目标A在第二个监控片段里那个微小的抬头动作,试图分析其心理状态。

更多的人则在地图上写写画画,试图从那片待拆迁区域和物流园中找出可能的藏身点或路线。

陈默先是将三段录像反复观看了五遍。尤其是第二段,目标A那个抬头看监控的动作,他用了慢放功能逐帧查看。接着,他仔细研究了地图,目光在那片待拆迁平房区和物流园之间来回移动,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似乎在模拟着什么。

他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拿出尺子,在地图上仔细测量了几个点之间的距离,并结合监控时间戳,计算着目标A的移动速度和面包车出现的时间、地点关联。

他注意到,目标A从第一个点到第二个点,步行速度很快,但时间间隔与距离匹配。而从第二个监控点到面包车出现点,距离更远,时间间隔却更短,除非目标A会飞,否则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靠步行到达。

那么,面包车极可能不是接应,而是……?

他又将注意力放回第二段监控,目标A那个抬头看监控的动作。那不是无意识的瞥视,更像是……确认?确认监控的位置?还是确认什么别的?

一个假设在他脑中逐渐成形。

他低头开始书写报告:

“一、关联性:目标A与面包车并非同伙接应关系。判断依据:1。时间差矛盾(目标A步行速度无法在限定时间内抵达面包车出现点);2。行为矛盾(目标A第二次出现时观察监控,显示其具备反侦察意识,若为预谋接应,应尽量避免暴露于监控,且接应点选择不应如此随意)。推测:面包车为偶然出现在该区域的无关车辆,或为目标A试图盗窃利用的交通工具(未熄火状态),但并未成功或并非其计划内环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