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他牵手的动作。他不是抓住孩子的手腕或粗暴地拉扯,而是手掌向上,自然地摊开,让孩子的小手放在他掌心,然后握住。这是一种信任度较高的牵手方式,孩子没有产生本能退缩。”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陈默将画面切换到男人拉着孩子离开的那一帧,“看孩子的反应。完全没有迟疑、恐惧或回头寻找亲人。步伐甚至有点雀跃的小跑,说明他对这个人的带领是认同的,甚至是期待的。陌生人很难在几秒钟内建立起这种程度的信任,尤其是在嘈杂混乱的放学环境里。”
老马和旁边的民警听得愣住,仔细看着屏幕,似乎确实能对应上陈默的描述。
“侧写初步判断:男性,身高约一米七二到一米七五,偏瘦。对幼儿园周边环境熟悉,清楚放学高峰期的混乱状况并加以利用。与孩子认识,可能近期接触过,取得了孩子一定的好感和信任。动作略显急躁,但计划周密,戴帽子口罩伪装,选择监控死角离开。”陈默快速说道,“重点排查孩子的人际圈:亲属、邻居、父母的朋友、近期频繁出现在孩子周围的人员,特别是近期与孩子家庭有过接触或矛盾的男性。”
命令立刻被下达下去。警方兵分几路,一队继续扩大监控追踪范围,一队重点询问孩子父母的社会关系,另一队排查幼儿园周边店铺和住户。
陈默则让孩子父母提供了豆豆最近常玩的玩具和最喜欢的物品照片。其中有一张,是豆豆抱着一套崭新的、色彩鲜艳的积木,笑得很开心。
“这积木什么时候买的?”陈默问。
“就上周!”孩子母亲哽咽着说,“他爸爸买给他的,特别喜欢,走到哪儿都想抱着……”
陈默拿起那张照片,仔细看着那套积木的包装盒,目光微凝。
调查紧张地进行着。亲属和社会关系排查初步排除了明显嫌疑人。监控追踪显示,男人带着孩子穿过两条小巷后,上了一辆停在路边的无牌旧电动车,之后便失去了踪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案件似乎陷入了僵局。
老马急得嘴角起泡,不停地打电话催促各路人马。
陈默却再次回到了幼儿园门口,站在当时那个男人消失的位置,目光扫视着周围的环境。他的视线掠过对面的小卖部、文具店、修车摊……最后,停在了一家不起眼的玩具店门口。玩具店的玻璃窗上,贴着一张促销海报,上面印着的正是豆豆照片里那套同款的积木。
陈默走进玩具店。店主是个中年男人,正在整理货架。
“警察。”陈默亮了一下证件,“请问,这种积木最近卖得好吗?”他指着那张海报。
店主看了看:“哦,这个啊,新到的货,卖得还行。小孩子都喜欢。”
“有没有人一次买很多?或者最近有没有行为比较奇怪的顾客来买过这个?”陈默问。
店主想了想:“一次买很多的没有……哦,对了,大概三四天前吧,有个男的看着挺喜欢,拿起来看了好久,问这积木适不适合四岁小男孩玩,我说适合,他就买了一套。当时觉得有点怪,因为他看起来不像有孩子的人,也不像送礼物,就自己一个人……”
“还记得他长什么样吗?”陈默追问。
“大概……一米七几,挺瘦的,戴着个眼镜,看起来有点闷闷的……具体记不清了。”店主努力回忆着。
陈默走出玩具店,目光再次投向那条嫌疑人消失的小巷。熟人、近期接触、了解孩子喜好、购买特定玩具、选择放学时机、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