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小说

古筝小说>侧写师是什么玩意儿 > 第143章 纵火案的较量(第1页)

第143章 纵火案的较量(第1页)

回到八十年代的时空,日子在紧张的案卷分析和跟随林震出现场中飞快流逝。

这天,档案分析室里只有陈默和王卫国在整理卷宗。王卫国推了推他的黑框眼镜,看着正在快速翻阅一份旧案卷的陈默,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了。

“陈默同志,”王卫国的语气带着点不自然的正式,“关于上次河东村那个案子,你……你是怎么注意到炕席缝里那个草药碎末的?还有门口那灰烬,我当时也看了,就没想那么多。”

陈默从卷宗上抬起头,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严肃、甚至有些刻板的王卫国。他忽然想起很多年后,那个在省厅资料室里,头发花白,带着几分落寞和固执,被年轻同事私下称为“老古董”的王卫国。也想起了自己初次回溯跟师时,教他追女同学被认为是流氓时窘迫。

时光仿佛在这一刻重叠。一种奇特的、混合着愧疚和亲切的情绪,在陈默心底悄然蔓延。

他放下卷宗,语气平和了许多:“没什么诀窍,就是多看,多琢磨。林老师不是常说吗,痕迹会说话。”他拿起旁边一份空白报告纸,随手画了个简易的现场平面图。

“你看,比如门口,”他在门槛位置点了点,“灰烬集中在内侧,说明人是走进来的,不是退进来或者蹭进来的。灰烬只延伸了几步就淡了,说明他进去后没怎么大范围走动,可能直接就奔着目标去了。”他一边说,一边用笔尖在图上示意。

王卫国凑近了些,看得认真。

“还有炕席缝,”陈默继续道,“那种老炕席,缝隙大,东西容易掉进去。如果只是正常喝酒吵架,东西掉出来也多半在明面上。能卡进缝里的,往往是特别细小,或者在激烈动作时被崩进去的。当时桌子倒了,碗碎了,东西飞溅,就有可能。”

王卫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所以……得把自己想象成在现场,一步步推演?”

“对,动态地看。”陈默肯定道,“不能光盯着一个个孤立的痕迹。”

正说着,林震大步走了进来,脸色凝重。“收拾一下,马上出现场。城西棉花厂仓库,火灾,初步判断是人为纵火,烧死了厂里一个老守夜人。”

陈默和王卫国立刻起身。

现场一片狼藉。巨大的砖木结构仓库被烧塌了大半,焦黑的梁柱歪斜,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焦糊味和烧焦棉花的特殊气味。消防队员还在清理余烬。

死者已被抬走,地上用粉笔画出了人形轮廓。林震带着陈默和王卫国,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湿漉漉、满是灰烬和积水的地面上勘查。

“起火点初步判断在仓库东南角,那里堆放着一些待处理的废棉絮。”负责现场勘查的消防队技术人员介绍,“发现了多个起火点,有明显的助燃剂残留,汽油。”

典型的纵火案特征。

林震的目光锐利地扫过废墟。“找。找不寻常的东西。纵火犯很少只是为了烧而烧。”

三个人分散开,在断壁残垣间仔细搜寻。王卫国很卖力,几乎趴在地上,一寸寸地翻看焦黑的碎木和棉絮,弄得满身满脸都是黑灰。

陈默则更注重整体和关联。他观察着仓库的结构,判断纵火者可能的进入路线。仓库大门锁具完好,但一扇位置偏僻的高窗有撬压的痕迹。

“从那里进来的。”陈默指给林震看。

林震点头,示意技术人员重点勘查那扇窗户周边。

陈默沿着推测的纵火者行动路径向内走。在距离主要起火点不远的一根烧得半塌的木梁下,他的脚步停住了。那里有一小片区域,灰烬的颜色似乎与周围有些微不同,更显灰白。他蹲下身,小心地拨开表层的浮灰。

下面,是几块粘连在一起的、烧得变形的深色硬块,像是塑料,但又不太像。旁边,还有几片没有完全烧尽的、印着模糊图案的纸片,材质特殊,像是某种……糖纸?

他立刻招呼林震和王卫国过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