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小说

古筝小说>要不你去 > 第267章:分歧,由三位皇子自主迎接(第1页)

第267章:分歧,由三位皇子自主迎接(第1页)

皇宫。御书房之内。李二,杜如晦,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征等人全都在这里。一个个的,脸上都洋溢着浓浓的喜意!北疆之战,大唐胜了!同时,周边国家发来国书,说不日将要拜访,使团已经在到来的路上。大唐的强悍震慑了周边所有国家,李二等人觉得异常的自豪。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我们大唐,从今天起,将要雄霸天下。天下之间的国家,面对我们大唐勇军,都将会瑟瑟发抖。长孙无忌笑着恭声道。李靖大军终于都胜利了,终于都要回来了。尚书右仆射的位置终于都要落入自己的手中。等了那么久,盼了那么久,终于都要有了一个好结果。从此之后,自己的人生将会是一个新的!每每想到这里,长孙无忌就一阵阵的激动。是朕之喜,也是尔等之喜,更是天下百姓之喜。接下来诸国使团将会到来,我们如何迎接他们,各位爱卿有何高见?李二开心笑道。武德九年的耻辱终于都得报。压抑在自己心中多年的痛总算消去。这次李二让李靖大军活捉颉利可汗,就是要狠狠嘲笑对方,狠狠折磨对方,让对方后悔方面南下攻击大唐。陛下,我们要以隆重的礼仪将他们迎接进来,以显示我们大国风范!魏征激动道。身为唐人就没有不激动的。开疆辟土!更是灭了一个国家而震服周边国家,使得他们第一时间赶过来朝拜。大唐开国十多年来,还是第一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一定要拿出属于他们大唐的风范,让异族外邦从里到外臣服他们大唐。大国风范,大国风范李二等人喃喃,眼中的光越发璀璨。身为皇帝,没有人比他更喜欢大国风范的样子。陛下,诸位,我的意见刚好相反。我们大唐本来就是打出来的威严,故而更应该拿出铁血手段,而不是隆重去接待他们,普普通通去迎接他们的到来就行。因为我们已经不同了,已经不再是那个可以被欺负的大唐,而是崛起的大唐,所以,何须再给他们那么多面子?杜如晦也发声。不过他的意见和魏征的恰好相反。大唐强大起来了,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处理事情了。强国应该有强国的骄傲,不需要用什么隆重的礼仪去迎接他们。非也非也。杜相,我们大唐乃是礼仪之邦,理应做出该有的样子才行。魏征不赞同道。大唐有大唐的骄傲,大唐更应该向异族外邦显示属于大唐文化底蕴。不仅要从军事力量上震服他们,也要从文化底蕴震服他们。只有这样,大唐才是真正的大国风范!魏大人言之有理,但我觉得杜相说得更好。他们都是一群乌合之众,难道还需要对他们礼遇有加?随意招待他们,意思意思一下就行,要展现出我们大唐对他们的无所谓态度,让他们觉得我们已经强大到漠视他们的地步。刑部尚书李道宗沉声道。他对那些异族没有任何的好感。要不然大唐经不起太多的折腾,他真想建议将西突厥也拿下。还有薛延陀、高句丽、吐蕃等等周边的国家也拿下,让大唐的版图扩大几十倍。一时间。现场大臣各抒己见,对如何接待诸国使团发表了自己意见。大致来说就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主张隆重接待,以展示出大国风范。另外一种意思则是普通招待,让他们更加忌惮大唐。咳咳陛下,诸位同僚,我有一法或许能够满足诸位的。一直没有说话的房玄龄重重咳了两声,将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之后才开口。玄龄,你有什么想法?李二问道。他一方面想隆重招待异族外邦。另外一方面,又觉得不应该劳民伤财去招待他们。大唐或许从军事力量震服他们就行。可是又觉得大唐同样需要是一个礼仪之邦。众人皆是看向房玄龄,皆是好奇他有什么两全其美的意见。陛下,朝廷何不让太子,魏王,李恪三人分别去迎接呢?第一,他们身份足于彰显我们大唐对异族外邦的重视。第二,朝廷不提供任何支援给三位皇子,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迎接,也是起到朝廷对异族外邦的漠视。第三,陛下还能趁机锻炼三位皇子,使得三位皇子更加成熟稳重。房玄龄沉声道。提出建议的同时,心中对尚书右仆射的位置还想争取一番。如今皇帝长大的孩子就只有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还有李恪三位。三人的性格都不同,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性格。想来对异族外邦的态度会有很大的不同。只要朝廷不给出意见,他们是隆重也好,淡漠也好,就随意他们去招待,可以解决朝廷现在两极分化的争执。此法甚妙,臣觉得可行。杜如晦深深看向房玄龄,当即发出赞同的声音。an五此法的确可以,如果李恪把握得好的话,可以让李恪的声望变得越来越大。这陛下,老臣也觉得可行。魏征想了想,也点头同意。皇子的身份足以让异族外邦感到重视。但又会因为皇子们钱不够,兵不够,民心不够的情况无法做到比朝廷还好。而且,三位皇子的性格都不同,对待异族外邦的态度想来也会不同。有一开始就持着不同态度的杜如晦和魏征两人点头,剩下的其他大臣也纷纷表示可以。很奇怪的,这一刻竟然没有哪位大臣将李恪不是皇子的事情提出来说。也许是觉得对异族外邦来说,更加是一种漠视的态度。也许在诸位大臣的心中,李二虽然是和李恪断绝父子关系,但大臣们不能这样。如此,也好。那就传旨给他们,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见去迎接使团。朝廷不会给他们提供任何的帮助,迎接过程的人力物力全部由他们自己把握,各自迎接的使团国分别是李二眉头微皱,不过没有多说其他,同意房玄龄的意见。随即,三道圣旨分别向东宫,魏王府邸,李恪府邸传去。大神神化周的大唐:陛下,要不您就认错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