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和袁天罡在讨论。戎建明和一些太史局老臣在抵抗。长安城当中不少人在看戏,想要看结果。皇宫,御书房,李二的圣旨在这个时候发布出来。李二没有叫停李恪的修路,而是让李恪、袁天罡、戎建明等人进宫面圣。收到圣旨的李恪眉头微皱,心有不满,不想进宫。但袁天罡也在一旁,故而没有表现出来,两人一同进宫。两人到达御书房的时候,戎建明等数位老臣已经到来等候着。“拜见陛下。”众人行礼,拜见李二。“免礼,都坐。”李二摆摆手,让众人坐下。御书房之内早已经准备好凳子给李恪等人。几人相继坐下,等待李二这次召唤众人的意思。“戎建明,你说推演到蜀王修路,影响大唐稳定?”李二沉声道。他目光扫向众人之后,最后落在戎建明的身上。今日一事主要是他提出来的,也是他让人阻止李恪修路的。李恪修路的大概方案他看过,就是没有详细看,不知道修路要经过哪里。“是的,陛下请明鉴啊。”“蜀王殿下所修之路,乃是大唐江山龙脉所经之处。”“若是修路,将会破坏龙脉的稳定,大唐江山恐怕造成动荡的。”戎建明顿时站出来,声泪俱下。随着他站出来,被叫来的其他太史局臣子也都站出来。这些都是五六十多岁的臣子,说起话来也要人给出几分尊敬的。“龙脉之地”“可有根据?”李二眉头微皱,沉声道。事关大唐龙脉之地,他也不得不谨慎。“有,我们通过伏羲八卦推演过,的确是龙脉经过之地。”戎建明沉声道。说着,就从怀里取出八卦,要进行推演。“等会再推算吧。”“袁天罡,你有何见解?”李二摆摆手,阻止这些老臣的推算。他是皇帝,不是算命的,哪看得懂他们推算的东西。要算的话,还是他们回到太史局之后再算,不要在这里浪费自己的时间。“陛下,臣还没有推算出。”“天机略显模糊,臣不能断定那里是否就是龙脉之地。”袁天罡沉声道。他本来是想置身事外的。但是如今皇帝陛下亲口询问,想要置身事外已经不可能。故而在来时他就考虑好,不偏袒任何一方,将自己所知道的完完整整说出来。“你竟然没推算出来?”李二有几分意外。太史局的太史令竟然没有推算出来。能力竟然比不上几个行将就木的老人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还有什么能力坐在这个位置的?看書喇“是的,陛下。”袁天罡深吸口气,沉声道。做出上面回答的时候,他就想过自己地位的问题。但是没办法,他只能将问题说出,剩下的到底应该如何,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你坐下吧。”“李恪,你的意思呢?”李二摆摆手,暂时不想在这件事上表示过多看法。其他人都问了,就剩下李恪的意思没有问。不用想,这个逆子必定是最难对付的。想要说服他,估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长安城到荆州城,长1300里,途经诸多地方。”“本王才刚刚开工,就说这里有龙脉,那里有龙脉而不能动工。”“我就想问诸位太史局的大人,除了当下的地方,还有其他地方影响大唐稳定的不?”“如果有,我的路还修不修,又应该怎么修?”“本是强加各地联系,实现更加容易统治的,为何成了破坏大唐稳定的呢?”李恪沉声道。他也没有针对谁,只是就事论事。的确,两地相差甚远,不能因此而发生大改变。若是因为这里一件事,那里一件事的,路还能修吗?“蜀王殿下,路虽然远,但哪里有问题,那就改哪里啊。”戎建明沉声道。多简单的事情啊,算出哪里有问题,那就改哪里便是。“你倒是说得好听!”“改路需要时间,需要规划,需要克服更多的麻烦。”“其中使用的人力、物力、财力,你们会因此而垫付上去吗?”李恪冷笑道。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那么长的地方,很多都是经过山脉的。若是随随便便改变路程,这路还怎么修?到时候影响的不单止是路,还有方方面面。“这不是我们考虑的,我们只负责推算是否对大唐有影响。”戎建明摇摇头,沉声道。他哪懂那些东西,也不想理会那些东西。作为人臣的,只想着为国家效力,不想理会那么多。“的确不是你们考虑的。”“既然不是你们考虑的,那要不你们不要考虑那么多?”“路是本王自己想修的,而不是国家想修的,能否不要站在国家之上考虑问题?”李恪沉声道。天下那么多路,很多路不是朝廷修建的。从来没有听说过修建哪条路要请先生推演一下的。现在自己修路,还是花自己的钱,自己的人,竟然还有人来管?“怎么能不站在国家上考虑呢?”“你这个过程那么大,影响很多方方面面的。”“人与人之间,山与山之间,水与水之间,都受到牵连的。”戎建明沉声道。他觉得李恪说得太没有道理了。那么大的工程,怎么能不从国家上考虑呢?动骤之间就是牵动天下民生的大事,如何能够不考虑?“诸位,你们说这个世界一开始有路吗?”李恪沉声道。他也觉得戎建明等人木鱼脑袋。怎么说都说不明白,说得都有点气了。“自然是有的。”戎建明不假思索道。李二和袁天罡想了想,也是点点头。世界如果没有路,那么人怎么知道走哪里去呢?“非也!”“这个世界本来是没有路的!”“只是人走多了,也就成了路罢了。”“人能胜天,人造出来的路也是好路!”李恪摇摇头,沉声道。这句名言是后世哲学家所说的。不是李恪所言,但是也说得非常的对。“那不可能。”“没有路人怎么行走?”戎建明不信。他就是觉得先要有路,才会有人行走。“你真是木鱼脑袋,不开窍。”“你现在看到的是路,所以走了上去。”“但是几百年前,几千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就如同现在的山,郁郁忡忡,本来根本就没有路的。”“但若是哪一天,那里出现了一批人,然后沿着某个地方行走。”“日长月久之后,难道不能走出一条路来?”李恪无语了。这么简单的道理,怎么就不明白呢。还要自己举例说明,真是让人感觉无语了。大唐有这些臣工,严重拖延了大唐的接下来的高速发展。任何敢在发展面前抵抗的,都应该被清除,都应该拉去批斗。“你”“你这是歪理!”“我们讨论的是你修路破坏大唐江山稳定,不是路是怎么形成的。”戎建明被气到。被说是木鱼脑袋让他很不开心。要不是看在李恪是权势滔天的蜀王殿下,他都破口大骂了。真是过分了!好好讨论事情,竟然还攻击自己。哼,愚昧的王爷!一旁的李二和袁天罡纷纷摇头。两人皆是明白戎建明说不过李恪。“本王刚才说了,长安城到荆州城,全长1300里,工程十分巨大。”“本王不可能因为你指点一下这里就修改这里,不可能因为你指那里就修改那里。”“另外,路是能够带来发展的,路是能够带来凝聚力的,路是能带来团结的,而不是你说的破坏!”李恪沉声道。自古以来修路的好处都是大于坏处的。不知道多少地方是因为修路而带动了经济发展的。在古代修路的好处不是很明显,没有运河那么大的作用。但是在后世就不同了,后世一条路能够拉动难以想象的经济发展。有那么一句话,想致富就先修路。等待路修好了,有人想要靠近路边生活的时候,李恪在推行打井技术。这个时代也是有水井的。不过这个时代的水井很浅,得看泉眼。在后世,就比如李恪自己的农村的老家好了。农村老家的井打了十多米,将近二十米,是用雷管炸出来的。然后再加一下井固,蹭住两边的泥土,它就能够使用了,而且几乎不会缺水。很多地方只要水井打得够深,那么就不会可能缺水的,完全能够自给自足。再比如,水井的水无法够用的时候,那就引流,开通微型的运河等等。总之,解决的办法多的是,而不是在修路上就出现问题。李恪的话得到李二和袁天罡两人的认可。站在他们的角度,他们也觉得路非常有必要。有路就能拉动经济,就能使得两地之间拉动经济。特别是李恪推行单车之后,好的道路更能够加大发展。“说得简单,出现问题了怎么办?”“大唐的安稳若是出现问题,影响的是千万子民!”戎建明冷哼道。被李恪这么一说,他都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但是,他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大唐的江山不允许被破坏。“呵呵”“说句傲然的话!”“有本王在这里,哪里敢不稳定?”李恪冷声道。顿时间,霸道意志喷发而出。坐在皇位上的李二脸顿时就冷了下去。让一个皇子在面前说出如此霸道的话,他的脸面何在。然而,他却不得不承认,李恪这句话很有震撼的作用。的确!如今外族怕李恪。内在不安因素也怕李恪。只要有李恪在,那还真的能够稳定。长时间不敢说,但是如今却没有人敢过分犯事。一个月不到就平定洪州等四州,惊天般的战绩惊动所有人。“你”“蜀王殿下,你真是狂妄!”戎建明没有话说了。指着李恪想要大骂,但最终只挤出狂妄两个字。n他也不得不承认,李恪的这句话的分量,真是让人无法反驳。以一人之力,震慑天下,想乱也不敢乱,恐怖如斯!“好了!”“此事就按照原计划执行吧。”“下次若是没有整个太史局都一致的看法,不要找朕。”李二沉声道。不想再听戎建明和李恪的辩论。同时,他也不像李恪一个人那么嚣张。警告李恪,修路可以,但是不能真的破坏大唐稳定。若是太史局全体都觉得修这条路的某处有问题,那么就不能修那里。“是,臣等遵旨!”袁天罡等人恭敬行礼。李恪看一眼李二,也跟着众人行礼。今日一事应该是结束了,以后估计没有人再打扰修路。尽管不知道戎建明行为是不是有人指使,但也没有什么关系了。是不是对自己来说问题不大,当下就好好修路吧。还有帝都大学的单车也要进一步制造出来。等过几天之后,就推出三轮车。三轮出的出现,对商贩来说绝对是好东西。看書溂不仅是载物,还是载人,三轮车都有非常大的优势。当然,单车也有载人的功能,不过估计三轮车出来之后载人就比较少了。众人散去。戎建明等人快步离开。李恪也是走在前面,很快袁天罡就追了上来。“蜀王殿下,今日让你见笑了。”袁天罡抱歉道。不管怎么说,戎建明等人是他的下属。尽管他不想在修路这件事上为难李恪,但他的手下做了。都是一帮老臣,他这个作为上司的,也多少得给几分面子的。“没事,不过有一点想要建议袁大人的。”李恪摇摇头,并没有放在心上。“请说。”袁天罡顿时洗耳恭听。“大唐接下来是进入修身养性的时候,也是高速发展的时候。”“发展需要人才,也需要敢打破常规,敢于开创先河的人才。”“如果有人些人的思想跟不上了,又不愿意改变的话,可以考虑换人。”李恪沉声道。社会的改革就需要如此。“这”袁天罡顿时一惊。似乎明白李恪短短你的三句话中带来的能量。若是未来李恪继位,估计很多没用的人会被清除出去。唉看来就算是李恪就位,大唐也并不能无风无浪啊。大神神化周的大唐:陛下,要不您就认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