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风流。两人又转战长孙谪仙的宫殿。次日不用上早朝,所以李恪在长孙谪仙这里用餐。直到用餐完毕之后,李恪才前往立政殿,看望杜妙颜和李康。“妙颜,李康这孩子又不哭啊?”李恪看向杜妙颜怀里的孩子。看着他大眼睛一眨一眨的,还时不时露出笑容,很是可爱。可是这样可爱,李恪看着觉得挺慌的,为啥总是不哭不闹呢?小孩子不是都经常哭哭闹闹的吗,这个小孩子竟然和别人的不同。自然,杜妙颜他们说龙种不一样,李恪是不相信的。龙种也是人种,都是人类,怎么就不一样呢?“不哭就不哭,我家康儿乖。”杜妙颜不以为然。并没有李恪的那种担心。她看是自己的儿子,就很开心。至于不哭,那挺好的啊,自己不用烦心。“还是让他哭哭好吧。”李恪带着不确定说道。说着,伸手捏了捏李康的脸。小李康以为李恪是和他开玩笑吧。所以笑呵呵的,没有牙的嘴巴显得很可爱。一旁的杜妙颜也以为李恪是说说而已,也没有在意,在一旁笑着。谁知,李恪慢慢用力,小李康也不笑了,慢慢扁着嘴,眼泪哗啦啦出来,哇的一声哭了出声。见儿子哭了,李恪才松口气,也顺便松开了手。“夫君,你干嘛?!”杜妙颜惊呼出声。见儿子哭了,连连安慰着儿子。可能是脸太疼,杜妙颜的安慰没有起到作用。看着儿子的脸红红的,被李恪捏红的,杜妙颜很心痛。“嘿嘿,我就想看看他哭。”李恪放心笑了笑。儿子啊,偶尔哭一下也是好的。哪有不哭的孩子,你这不是吓你爹我吗?“陛下,你赶紧走吧。”“求求你了,你去忙其他事情吧。”杜妙颜相当无语。看儿子哭得豆大的眼泪下来,她就感觉心刀割。怎么会有这样的父亲呢,竟然还想着自己的儿子哭的。“妙颜啊,你别太宠溺他,他偶尔哭哭也是好的。”“不跟你说,你肯定不能理解,朕先去忙了,晚点再过来。”李恪呵呵笑道。看着杜妙颜发怒的样子,李恪赶紧离开。还是御书房。李恪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御书房。大概中午时分。李恪收到来自东瀛的信件,柴令武传回信件。从柴令武主动请缨离开长安城,前往东瀛,这是第二次回信。第一次是刚刚到的时候,现在是第二次。李恪对他的回信充满了期待。有他的亲笔回信,证明人还活着。东瀛是个乱局势,朝廷要投入好几年才能把它弄好。特别是那些反动势力,不是一朝一日能够彻底解决的事情。李恪的政策是,尽可能将岛上的男人都阉割,使得他们无法繁殖后代。但岛上又不是一个小小的城池,政策并不能如约实行,所以都是看情况执行的。如果他们没有犯法,那么驻守在那里的士兵会尽可能不会针对他们,而是进行思想教导。打开信,李恪慢慢阅读。信中,柴令武先是讲到正事,然后说到私事。总体来说,从书信上看,他现在变化还是蛮大的。没有父亲的支持,李恪也没能给他帮助,但在东瀛已经稳定下来。现在的东瀛,在他治理之下,已经逐渐开始平静下来,不像之前那样三天两日都会杀人。当时李靖还在的时候,天天遭遇刺杀,不过都是没有杀到李靖身边就被解决,但是却可以说明当地的情况不好。而现在,在柴令武的治理下,虽然还是有刺杀,但明显没有以前那么多,也不像是两方太过敌对,朝廷已经逐渐占据上风。李恪还得到一个消息,那就是柴令武竟然在东瀛成婚了。娶的竟然还是东瀛的皇室公主。这是私事里面说的。根据柴令武的话,是一开始不知道对方是公主。后面才知道的,但是公主却很贤惠,只是希望东瀛的遗民能够好好活着,不想看着他们受苦受难而已。看到这里,李恪的心是沉重的。他觉得没有那么简单。但是山水路远,这点不好把控。那就暂且相信柴令武的把握,先看看情况。于是,看完信件之后,李恪把私事的那部分让人交给柴韶容。同时,李恪还给他回信。东瀛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屿。在上面研究东西,都非常便捷。大唐很难将东瀛完全同步化成为大唐。但是,大唐却可以在上面进行各种超前研究。比如有些辐射大的,比如有些残忍却有必要的。还有一点,李恪也觉得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资源!东瀛有东瀛的资源,有稀土,有黄金等等不少资源。关于稀土黄金这些,李恪觉得可以通过开采运回大唐。至于其他资源,比如石油或者其他的资源,现在的科技还不成熟,也不知道怎么样,但是却同样可以先看情况。如果可以,同样将他们全都运回大唐。双管齐下,将东瀛彻底大唐化。写到这里,李恪突然停笔。火车造成了。路也修好了。前往高昌国的火车用不了多久就会回来。是不是应该考虑进军各国了呢?大唐总是要扩大疆土的。是现在,还是以后?想了想,李恪还是没有想好这一点。继续将信件写好,让人将柴令武的信件发出去。没多久,李恪叫来楼兰圣女。“拜见陛下。”楼兰圣女行礼。看書溂奇怪李恪怎么会叫她进宫。“西域那边可收到什么消息?”李恪问道。“回陛下,没有。”楼兰圣女摇摇头。“朕要你培养的人才培养好了吗?”李恪继续问道。距离之前,也已经有了半年的时间。是时候有成果才对,否则就是欺君之罪了。“陛下,才半年啊。”“他们才刚刚开始学会引导,还不能控制。”楼兰圣女连忙苦涩着脸说道。按照约定,应该是一年左右的时间才对。现在才半年,是不是太过勉强自己了?太过赶工,出不了好徒弟呢。同时,楼兰圣女也奇怪,李恪今日怎么问他这些?是不是准备有什么大动作?大神神化周的大唐:陛下,要不您就认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