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父老院创建,小七的商队出击。一些怀疑李恪和朝廷的,都打消了怀疑的念头。而那些在画卷一事上走错路的,此时更加诚惶诚恐。更因为听到陈郡谢氏、兰陵萧氏的处罚之后,他们更加怕了。此时,各地百姓欢呼,世家不安,而长安城之中,重臣们正在御书房。“关于各地父老院一事,诸位一定要多花精力去推动。”李恪目光环看众人一圈,沉声道。大臣们找李恪,也是因为父老院一事。这是李恪自己的决定,没有和他们商量过。所以这些大臣有些不满,感觉李恪不尊重他们。“陛下,此乃千古善政,然消耗过大,恐伤国本。”房玄龄提出自己想法。其实也是大臣们的想法。“朝廷的财政若是无法支撑,从朕的内库支出。”李恪平静道。关于全国社保一事,李恪一直想要推行。但是百姓明显没有那种想法,而且他们也没有工作的。现在的百姓多是耕田为主,又或者是在公路局这些地方工作才会强逼买社保。如果不强迫,他们就不会购买,所以先推行父老院,给大唐那些老人家有一个还能生存的来源。有些老人比较可怜,他们老了,无法耕种,没有收入,更没有收入来源,朝廷如果不救,他们老无所养。李恪想要帮助他们的同时,也希望能够推行社保,百姓老了之后也能够有善终。总而言之,李恪是希望父老院能够推行下去,哪怕是大唐从中没有获得任何实际性的回报。“陛下,慎重啊。”杜如晦脸色一沉,沉声道。这笔支出过大,每个月都是一个还不知道的大数据。短暂来说还可以,但是长期来说的话,对朝廷来说会造成很大的财政负担。“无需多言,朕心意已决。”李恪摆摆手,让他们不要继续说下去。穿越过来,肯定是要对这个社会做出大大改变才行。如今大唐的改变,正在快速变化中,但民生这里还是需要改变的。国以民为本,国家大力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大唐还有这些重要的基石。杜如晦等人见状,也就不再说下去。“朕还有个想法,就是面向全国小孩子开启启蒙教育,诸位觉得如何?”李恪再次提出想法。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这才是社会该有的样子。“陛下,父老院已经给朝廷很大的负担了,如今又全国开启启蒙教育,朝廷怎么负担得起?”杜如晦是第一个站起来说话的。看書喇接着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以及魏征都表示不要操之过急。可以说,李恪再次提出这个想法,遭到了大臣们的一致反对。“大唐如今发展快速,朝廷的财政是足够支撑的。”“而且朕也没有立即开始,而是想着先在某些地方暂时推行,一步步来。”李恪沉声道。父老院的养老金问题,相对来说压力不大。先将各地交的社保转移到这一方面来,其实对朝廷的影响不大。同时借此机会在全国各地开设华夏钱庄的分行,让天下的百姓将钱存进银行。用百姓的钱,去创建社会,实际上并不会影响朝廷太多财政的问题,不会影响朝廷。除非说朝廷失去了信用,百姓不愿意将钱存进钱庄,甚至要大规模取钱,这才会导致出现问题。只要朝廷的信用好,自己的声望高,那么天下百姓的钱就会存到华夏钱庄当中,自己能够有把握控制一切不出问题。“陛下,此乃千古大计,千古以来从没有哪朝哪代实行过,要慎之又慎啊。”房玄龄担心说道。如今李恪所做,已经是千古以来没有的伟业。随便拿出一件,都是能够震动时代,让后世名垂千古的。“正是因为名垂千古,才需要各位的配合。”“朕有这个心,朝廷也应该有这样的心,你们更应该主动来配合。”“天下读书人更多,朝廷才能更加发达,大唐才能更加文明昌盛。”李恪沉声道。虽然从某些方面来说,百姓越是愚昧,朝廷越是安定。可是百姓越是受教育程度越高,大唐的建设才会更加繁荣,百姓才会更加幸福。人生都是有追求的,凭什么朝廷追求的同时,就要打压百姓们的追求呢,他们也是大唐的一员。“陛下有何想法?”长孙无忌问道。面对名垂千古来说,他们都难以镇定。如果真的能够建设成为李恪所说的那个样子,他们也愿意。只是风险的问题,长孙无忌等人还是能够希望了解清楚,希望不要出现财政问题。毕竟父老院的事情已经够大了,到时候开支将会给大唐一个很大的负担,大唐恐怕风雨飘摇。“向全国通告,先设立试验点,参考父老院的情况,以五到十年作为规划时间,如果父老院的反映好,那么五到十年的时间内,全国普及启蒙教育。”李恪沉声道。将自己的想法提出来。父老院和开启启蒙教育完全不同。父老院直接让从当地的县令之中查到年满五十五岁的老人就行,连房子都可以不要。但是启蒙教育不同,是先要房子,然后要教师,然后要书本等等,单是老师数量这里,就是个大工程。“这么快向全国通告,会不会太快?”长孙无忌担心道。万一到时候觉得不做了,再说撤退,就不好了。“快?”“如今因为画卷一事,各地对朕的看法出现偏差,这个时候朕和朝廷都需要提高声望。”李恪摇摇头说道。朝廷的大事情,可以先对外说明,然后才开始慢慢进行。这种方式可以很快收割百姓们对皇帝或者朝廷的信任,提高朝廷的公信力。当然,如果做的不好的话,百姓们也会对此有另外的想法,可能会得不偿失。这是一把双刃剑,前提对朝廷好,后期如果做得好,对朝廷同样也是好,就怕做不好。“陛下为何要将画卷公之于众?”长孙无忌问出了大家想要问的。之前李恪挂出来,大家就各有猜测。如今李恪再次提出,众人自然是想要知道答案。“诸位可知,这次画卷一事,经过各地传播之后,成了什么样子?”“朕从这次传播之中,看到了很多想朝廷过得不好的,想朕过得不好的世家。”李恪冷声道。在场大臣的心重重一跳,想起了这两天被近乎抄家的两族。没想到,李恪不仅关注长安城的情况,还关注远在长安城之外各大世家的情况。大神神化周的大唐:陛下,要不您就认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