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人们本来就不愿意听道理,因为道理他们都懂。
只是鲜少会做罢了。
二人向老村长葛全告辞一声,打算就此离去,婉拒了葛全让他们进村休息的好意。
李子衿有些歉意道:“红韶,真对不起。”
他原以为可以随手打退几个山贼,然后二人在宁山村中借宿一夜的,不曾想昨夜竟然一来就来了上百号人,那种规模的战斗······绝非他一介筑魂境剑修能够肆意主宰战场的。
红韶难得没有困意,忙活了一夜,却还那么精神饱满,她微笑摇头道:“师兄不用道歉呀,辛苦啦。”
少年有些分不清,这是她的善解人意,还是她的天真无邪了。
二人并肩而行,爬上了个小山坡,在踏上郑国驿道之前,李子衿站在半山腰上,俯瞰下方的山神庙废墟一眼。
少年望见那些宁山村的村民们,拨开房梁砖瓦,从废墟之中抬出一尊完好无损的山神金身,在那样的大火持续燃烧了一整夜的情况下,竟然还保存完好?
怎么可能?
李子衿有些不敢相信,屏气凝神,视线停留在山神庙外那尊山神金身之上。
遥遥望去,它好像也在看着自己。
真金不怕火炼。
————
经过那条宁山村不远处的宽阔驿道之后,二人来到了郑国一座名为“金淮”的边陲小城。
这里逐渐有了些烟火气。
在入城之时,有郑国官兵于城门处把守,对于进出金淮城的行人加以盘问。
倒不是一座郑国,真在把守关隘上花费了这么大心思,只是李子衿进城以后才发现,原来方才的官兵盘问,是这么个意思。
少年在金淮城中看见墙上贴了许多画像,都是郑国官府的悬赏,准确地说,是两幅画像,遍布一座金淮城,在城中各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
那两幅画像之上,分别是一个大髯汉子,和一个稚童。
巧了,这画像之上被悬赏了千两黄金的两人,李子衿还恰好都认识。
是此前在仓庚州,大煊京城街头卖艺那对“父子”。
正是碰到那对“父子”之后,李子衿一行人才去往湖心亭,然后经历了湖心亭一战。
想不到在这远隔千万里的鸿鹄州郑国金淮城,也能看见关于那“父子”二人的画像?
他们二人犯了什么事,悬赏画像上没提,就只是寥寥几句。
“官府捉拿,知情者赏。如若知情不报,以包庇罪同处。”
一个青衫少年,身后背一柄翠渠古剑,剑鞘之上更有个沉甸甸的包袱压在上头,腰悬酒葫芦外加一枚玉牌,眉清目秀,丰神俊朗。
一位白衣少女,头别玉簪,红白相间的锦鲤样式,佩戴文剑仓颉,天真烂漫,面容姣好。
二人联袂出现在金淮城中最贵的一间客栈。
不是李子衿铺张,而是身边带着一个沉鱼落雁的小师妹,总要避开那些鱼龙混杂之地。
最贵的客栈未必就是最好的客栈,却能提供一道“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