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的初冬,晨雾弥漫。沈青云天不亮就起床,在县委招待所的小院里打了一套擒敌拳。这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拳风猎猎,驱散了寒意,也让他头脑格外清醒。
今天,他要做一件在清源县堪称"破天荒"的事——召开全县殡葬改革动员大会。这件事,他酝酿了两个月,调研了全县所有乡镇,深知其中的阻力。
"县长,车备好了。"秘书小刘轻声提醒。
沈青云收起拳势,擦了擦汗:"走吧。记得把咱们准备的宣传材料都带上,特别是那个新式公墓的规划图。"
"都带着呢。"小刘拍了拍鼓鼓囊囊的文件袋,"不过县长,我听说今天不少老同志都要来,他们可能。。。。。。"
"我知道。"沈青云系好衬衫最上面的扣子,"改革总要触动一些人的利益,但不能因为难就不做。"
会场设在县委大礼堂。还不到八点,门口已经聚集了不少人。除了各乡镇的干部,还有很多自发前来的群众,其中不乏白发苍苍的老人。
"沈县长来了!"不知谁喊了一声,人群自动让开一条路。
沈青云没有直接进会场,而是走到几位老人面前:"老人家,这么冷的天,怎么不在家休息?"
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激动地说:"沈县长,我们听说你要平我们的祖坟,这是真的吗?"
沈青云扶住老人,语气温和:"老人家,您误会了。我们不是要平祖坟,而是要建一个更好的安息之地。您看——"
他从小刘手中接过规划图展开:"这是咱们规划的青松园公墓,背山面水,四季常青。里面不但有专人维护,还会种上松柏,比现在散落在田间地头的坟茔不是好多了?"
"可是。。。。。。这要迁坟啊!"另一位老人插话,"动了祖坟,坏了风水,要倒大霉的!"
"老人家,"沈青云耐心解释,"去年洪水,全县被冲毁的坟茔有上百座,很多先人的遗骨都找不到了。如果建在规划的公墓里,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这时,青龙村的村支书李老栓挤过来:"县长,人都到齐了,就等您了。"
沈青云点点头,最后对老人们说:"请各位放心,改革一定会尊重大家的意愿。我们准备了多种方案,绝不会强拆强迁。"
走进会场,沈青云能明显感觉到气氛的凝重。台下坐着的乡镇干部们,有的低头不语,有的面露难色,还有几个老资格的脸色很不好看。
主持会议的王大山副书记刚要开口,就被沈青云制止了。
"今天的会,咱们换个开法。"沈青云走到台下,站在干部们中间,"先不急着讲政策,我想听听大家的心里话。在座的各位,很多都是土生土长的清源人,对殡葬改革有什么想法,尽管说。"
会场一片寂静,没人敢第一个发言。
沈青云笑了笑,点名道:"靠山乡的王书记,你先说说。"
王大山硬着头皮站起来:"这个。。。。。。殡葬改革确实有必要。现在到处是坟头,影响土地流转和机械化耕作。但是。。。。。。"他欲言又止。
"但是什么?直说无妨。"
"但是老百姓的思想工作太难做了。去年我们想迁一座坟,那家人拿着锄头就要跟我们拼命。"
这话引起了一片共鸣,干部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诉苦:
"是啊县长,这事吃力不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