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小说

古筝小说>四合院木工手艺人立地为秋 > 第123章 申请与新功(第3页)

第123章 申请与新功(第3页)

课堂节奏明显加快,推导公式更长,概念更抽象,对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达到了新的高度。

阶梯教室里,粉笔灰飞扬,教授们的语速更快,板书更密。

台下,学生们埋头疾书,生怕漏掉任何一个关键点。晚自习的图书馆和教室,几乎座无虚席,弥漫着一种无声的紧张与专注。

高教六十条的颁布和学习也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沉入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中。

林墨自然也融入了这股学习洪流。他依旧保持着沉稳的节奏,课堂专注听讲,笔记条理清晰。

得益于之前在汽车楼逆向绘制发动机图纸和制作高精度木模的经历,他对空间结构、力的传递、材料的微观表现有了远超课本的直观感受和深刻理解。

这使得他在学习《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这些课程时,往往能更快地抓住核心概念,理解公式背后的物理意义,解题思路也更为灵活开阔。

然而,他真正的“课堂”,远不止于此。

这晚,意识再次沉入“鲁班工坊”。温润的木纹墙壁,厚重的实木工作台,陈设着无数传统与现代工具。

以及那块散发着柔和白光的【鲁班工坊·传承之径】屏幕,一如既往地接纳着他的到来。

他先是惯例般地进行六级工技艺的锤炼,用使用工具,对几个复杂的榫卯节点进行微米级的修配,感受着力量在木质纤维间精妙的平衡。

完成后,他心念一动,将白日里《建筑材料》课程上记录的笔记、描绘的水泥水化过程、混凝土强度发展曲线、钢材的应力-应变图等知识,在脑海中清晰地回顾、整理,试图更深层次地理解这些现代材料的“脾性”。

就在他沉浸于对“波特兰水泥”与“钢筋混凝土”的思考时,异变突生!

工坊空间微微一震,并非物理上的震动,而是一种源于规则层面的、细微却清晰的波动。

中央那巨大的实木工作台靠近“土作”沙盘区域的边缘,原本古朴的木纹竟如水波般荡漾起来,散发出淡淡的、此前从未有过的土黄色光泽。

与此同时,那块始终散发着柔和白光的屏幕【鲁班工坊·传承之径】上,古朴的篆字标题下方,原本已解锁的【木作】系列课程和【土作·营造之基】系列课程旁边,光线一阵扭曲闪烁,浮现出一行新的、略显模糊却带着急切意味的篆文提示:

“察:新体系‘材性’‘构理’触及根本,然认知浅尝辄止,根基虚浮。亟需补充‘料性本源’‘力之规仪’诸道详解,以固新基,衍新途。请觅典籍,广纳新知,以餍工坊之渴。”

这提示如同一个有灵性却饥饿的存在,表达着对林墨刚刚接触的那些现代建筑材料与结构力学知识的强烈“兴趣”,但同时又明确指出。

他目前课堂所学的这点皮毛,远远不足以支撑工坊进行下一步的演化或生成新的、更有价值的课程任务。它需要更多、更系统、更深入的知识作为“养料”!

林墨心中豁然明朗。原来,工坊并非只对工具有反应,它同样能感知并渴望吸收现代科学体系下的工程知识!

尤其是与“材料性能”和“结构力学”这种直指“物之本性”与“力之规则”的核心知识,更是能直接触动工坊深层的演化机制!

“需要更多相关的知识么……”林墨退出工坊空间,眼中闪烁着兴奋与思索的光芒。

这无疑为他指明了下一个努力的方向——不仅要学好课堂知识,更要主动去猎取、吸收更广博、更深入的相关知识,以满足工坊的需求,解锁它新的可能性。

这或许是将传统匠艺与现代工程真正深度融合的关键一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