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上,大二的专业课程难度确实不小,但林墨凭借其强大的理解力、空间想象力和之前在汽车楼打下的实践基础,应付起来还算从容。他的成绩保持在班级前列,尤其是与力学和材料相关的课程,分数依然亮眼。
然而,他大部分的心神,依旧沉浸在图书馆那无边无际的书海之中。《水泥工艺学原理》、《金属的晶体缺陷与强度》、《结构稳定性理论》、《弹性力学简明教程》……一本本或厚重或深奥的着作,被他逐一啃下。
他的笔记越来越厚,上面画满了只有他自己能完全理解的图表、公式和心得。
他的这种状态,早已成为206宿舍和班级里公认的“奇观”。大家已习惯了他雷打不动的图书馆作息,除了佩服,也多少觉得他有些“学痴”了。
王建国虽然依旧不理解林墨为何要对“水泥是怎么变硬的”这种问题刨根问底,但也习惯了这位室友的“异常”。
只有林墨自己知道,他如此废寝忘食,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意识深处那“鲁班工坊”的渴求。
每当他理解了一个新的材料微观机理,掌握了一条新的力学定律,工坊那“亟需补充新知”的提示便会微弱一分,那“土作”工作台边缘的光芒似乎也会更凝实一丝
。但他能感觉到,距离工坊完成“新体系”知识的吸收和演化,还差得很远。它就像一个无底洞,需要他持续不断地投入“养料”。
这条路漫长而孤独,无人可以诉说。但林墨乐此不疲,他仿佛能听到古老匠魂与现代科学在工坊中碰撞、融合的细微声响,这激励着他不断前行,去探索那未知的、融合了古今智慧的崭新境界。
十一月底,四九城迎来了入冬后的第一场雪。细密的雪粒先是窸窣地敲打着窗棂,不久便化作鹅毛般的雪花,纷纷扬扬,一夜之间将水木园和整个京城染成一片素裹银装。
雪后初霁,空气清冷。林墨刚从图书馆出来,踩着咯吱作响的积雪往宿舍走,呼出的白气瞬间凝成霜雾。快到宿舍楼时,却见许大茂裹着厚厚的棉大衣,缩着脖子,在楼门口不住地跺脚取暖,似乎在等人。
“大茂哥?你怎么来了?”林墨有些诧异,许大茂很少直接来学校找他。
“哎哟!墨子!可算等着你了!”许大茂见到林墨,像是见了救星,连忙凑过来,脸上带着几分被冻出来的鼻涕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讨好。
“冻死我了……是这么回事,红星公社的王书记,托我带个话,想请你帮个忙,你看什么时候方便,他想来学校找你当面聊聊。”
“王书记?帮忙?”林墨更加疑惑,“什么忙还得劳您大驾亲自跑来?”
“嗨,还不是你上次支农时露的那手,还有牵线搭桥那事,人家记着你呢!”
许大茂搓着手,“具体啥事我也不太清楚,好像是他们公社想搞什么大棚,遇到难处了,图纸不对路,听说你是学土木的高材生,就想来请教请教。我这不是跟公社那边有点联系,王书记就找到我头上了。你看……”
林墨微微皱眉。红星公社想建大棚?这倒是个发展生产的好路子,但找自己一个刚上大二的学生设计?这未免有些病急乱投医了。
“大茂哥,王书记太抬举我了。”林墨摇摇头,语气诚恳,“我才大二,刚接触专业基础课,设计农业大棚这种工程,远不是我能胜任的。理论知识、设计规范、结构计算,我都没学到那一步呢,万一出点差错,可不是小事。”
许大茂一听,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啊?这样啊……可王书记那边挺急的,说开春就要用,石景山公社那边的图纸他们用不了,地形啥的不一样……”
林墨沉吟了一下,说道:“这样吧,王书记既然信得过,这个忙我可以帮,但不能是我来设计。我可以带他去见我们系的老师,请老师帮忙看看,或者看看有没有高年级的师兄师姐愿意接手这个课题。老师们经验丰富,肯定比我有办法。”
许大茂一听有门路,立刻转忧为喜:“那敢情好!有老师出面指导,那肯定更稳妥!你看你什么时候方便?我让王书记过来?”
“周末吧,周末我时间宽裕些。”林墨定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