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太完善。”祖冲之用手指拨了拨铜球,“现在每天会慢上大约三刻钟,得调整水流的速度。阿暅,你测的水流流量是多少?”
祖暅递过一张竹简,上面用墨笔写着几行字:“孩儿测了,每刻钟流水一百二十升,驱动齿轮转三十圈,铜球转三度。”
祖冲之眉头微蹙:“不对,这样算下来,一天应该慢两刻才对。怕是齿轮的齿数没算准。”他转身走进工坊,很快拿出一堆大小不一的木齿轮,“你看,这个主动轮有三十六齿,从动轮有七十二齿,传动比是二比一,可水力时快时慢,得加个调节器才行。”
青林看着父子俩围着那些齿轮讨论,突然觉得自己像是在看一场跨越时空的科学研讨会。祖冲之的手指在齿轮上比划着,嘴里念叨着各种数据,祖暅则在一旁飞快地记录,偶尔提出自己的见解。阳光透过竹林洒在他们身上,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那些冰冷的齿轮仿佛也有了温度。
“祖先生,”青林忍不住开口,“您为什么要做这么多机械?算圆周率、造浑天仪,这些对您来说有什么用呢?”
祖冲之放下手中的齿轮,抬头望向天空,良久才缓缓道:“天地之间,自有规律。就像这水流,总是往低处走;就像这星辰,总是东升西落。我想找到这些规律,用数字和机械把它们记录下来,让后人能少走些弯路。”他指了指浑天仪,“你看,知道了星辰的运行规律,就能推算出节气,农夫就知道该何时播种,何时收割。这难道不是用处吗?”
青林默然。他以前总觉得,古代的科学家们研究的都是些脱离实际的东西,可现在才明白,正是这些看似抽象的数字和机械,支撑起了古人的生活。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祖冲之带着青林去了城郊的一处马场。那里停着一辆奇怪的马车,车身上装着个巨大的木箱子,箱子上竖着根木杆,杆顶有个铜制的小人,小人伸出的手臂始终指向南方,任凭马车怎么转弯,那手臂的方向都纹丝不动。
“这就是指南车?”青林瞪大了眼睛。他在历史书上见过对指南车的记载,知道它是利用机械结构来指示方向的,可亲眼见到时,还是被它的精巧震撼到了。
“正是。”祖冲之拍了拍车箱,“里面是一套差动齿轮,车轮转动时,齿轮会根据转弯的方向和角度自动调整,让木人始终指向南方。以前行军打仗时,遇到大雾或者黑夜,就靠它来辨别方向。”他示意车夫驾车转圈,青林凑近观察,只见车箱里的齿轮随着车轮的转动而咬合、转动,整个过程严丝合缝,没有一丝卡顿。
“这些齿轮的齿数都是您计算出来的吗?”青林问道。
“嗯,前后轮的齿数比是三比二,中间的差动齿轮要用到二十八齿和三十六齿,这样才能抵消转弯时的角度差。”祖冲之指着齿轮上的刻度,“每一个齿的大小、厚度都有讲究,差一分一毫,指示就会不准。”他突然笑了笑,“说起来,算这些齿数的时候,还用到了圆周率呢。”
青林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齿轮的周长与齿数成正比,计算不同齿轮的传动比,自然要用到圆周率。他以前总觉得数学是枯燥的公式,可在这里,数学变成了驱动机械的灵魂。
日子一天天过去,青林渐渐迷上了祖冲之的世界。他跟着祖冲之在书房里演算,看着他用算筹摆出复杂的方程;跟着他在工坊里敲敲打打,看着一块块木头变成精巧的齿轮;跟着他去田间地头,看着水转筒车不知疲倦地灌溉农田。他发现,祖冲之不仅是个数学家,还是个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机械工程师,他的知识像一片浩瀚的海洋,永远也探索不完。
这天夜里,青林躺在竹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拿出一直贴身带着的罗盘,借着月光,仔细看着上面的星图和花纹。突然,他发现罗盘中心的指针开始转动,边缘的玉石发出微弱的光芒,和那天在实验室里看到的蓝光一模一样。
“要回去了吗?”青林心里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他舍不得离开这里,舍不得祖冲之父子,舍不得这个充满智慧与创造力的时代。
第二天一早,青林把自己穿越的事告诉了祖冲之。出乎他意料的是,祖冲之并没有惊讶,只是平静地听完,然后点了点头:“我就觉得你来历不凡。你的衣着、你的谈吐,都和我们不一样。”他顿了顿,从书架上取下一卷竹简,“这是我最近写的《大明历》,里面记录了我新测的回归年长度和交点月长度,或许对你有用。”
青林接过竹简,指尖触到那粗糙的竹片,感觉像是握住了一段沉甸甸的历史。“祖先生,谢谢您。”
祖冲之笑了笑:“天下无不散的筵席。不过,我相信,知识是不会受时空限制的。你回去之后,若能将这些知识传承下去,也算不负我们相识一场。”他指了指青林手中的罗盘,“这罗盘上的花纹,是我祖上传下来的,据说与天地星辰有关,看来所言非虚。”
青林看着罗盘上的花纹,又看了看祖冲之腰间的玉佩,突然明白了什么。或许,自己能穿越到这里,并非偶然。
离别的时刻还是到了。当罗盘再次发出蓝光时,青林站在光芒中,向祖冲之父子深深鞠了一躬。“祖先生,阿暅,再见了。”
祖冲之挥了挥手,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一路顺风。记住,无论在哪个时代,探索真理的心,都是相通的。”
蓝光越来越亮,青林的视线渐渐模糊。他最后看到的,是祖冲之转身走进工坊的背影,阳光洒在他身上,仿佛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再次睁眼时,青林发现自己正躺在实验室的地板上,粒子对撞机已经停止运行,只有那块罗盘还在微微发烫。他拿起罗盘,上面的花纹似乎比以前清晰了许多。桌上的电脑屏幕亮着,显示着他穿越前正在查阅的资料——关于祖冲之的生平与成就。
青林深吸一口气,打开文档,开始敲击键盘。他要写下自己的经历,写下那个在南北朝时期默默探索真理的科学家,写下那些令人惊叹的机械与公式。他知道,祖冲之的智慧,不该只存在于泛黄的史书里。
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落在键盘上。青林仿佛又听到了水转筒车转动的“哗啦啦”声,听到了齿轮咬合的“咔哒”声,听到了祖冲之温和的声音在说:“探索真理的心,都是相通的。”
他笑了笑,手指在键盘上继续飞舞。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他要用自己的方式,传承那份跨越千年的智慧与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