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小说

古筝小说>民间故事选刊是国家级期刊吗 > 第66章 善报3(第2页)

第66章 善报3(第2页)

老周同志,你这孙子不得了!老汪摸着周明远的小脑袋,我干这行三十年,没见过对文物这么敏感的孩子。好好培养,将来能在考古界有大作为!

周老汉吧嗒着旱烟,脸上笑出一朵菊花:咱庄稼人不图大作为,就盼着他做个有用的人。

老汪临走时留下话,等周明远上初中,可以每周末去文化馆帮忙整理图书。铁柱媳妇连夜缝了个蓝布书包,周明远抱着书睡觉都不撒手。

村里人常说周家坟头冒了青烟,出了个文曲星。只有周老汉知道,这是那枚印章带来的福报。每当孙子趴在油灯下看书到深夜,他就会端来一碗红糖水,念叨着:远伢子,记住啊,本事越大,越要记得做人根本。

周明远七岁生日那天,周老汉把全家人叫到堂屋。他从梁上取下一个红布包,里面是那本《千字文》和这些年文化馆送的所有资料。

这些东西,从今儿个起交给远伢子保管。周老汉郑重其事地说,咱周家祖上八代贫农,到你这一辈,总算要出个文化人了。

小孙子接过包袱,突然指着中堂上那张已经发黄的奖状问:爷爷,那上面的字是不是?

全家人愣住了。奖状上国家文物四个字,从没人特意教过他。

那年夏天特别旱,村里井水都见了底。唯独周家院里的老槐树越发茂盛,树荫下那口老井,水位丝毫没降。王富贵常带着孙子来打水,每次都要对着槐树拜三拜。

老周啊,有天打水时,王富贵神秘兮兮地说,我听说省城开了个什么超常儿童班,专收你家远伢子这样的神童。要不要去试试?

周老汉摇摇头:苗儿长得再壮,离了本乡水土也不行。远伢子还小,先在村里扎稳根再说。

秋收过后,周明远上了村小。第一次考试就拿了双百,老师让他当班长。每天放学,总能看到他坐在槐树下看书的小身影,时而抬头与树叶沙沙声应和,像是在跟谁说话。

有天铁柱媳妇收衣服,听见儿子在树下念念有词:。。。鹰扬将军印,青铜质,龟钮,印面阴文篆书司马昭印四字。。。

她吓得差点摔了洗衣盆——这些专业术语,绝不是一个七岁孩子能从家里那些书上看到的。

当晚,周老汉把孙子叫到跟前:远伢子,你跟爷爷说实话,这些文物知识是谁教你的?

周明远玩着衣角:白胡子爷爷在梦里教的。他说。。。说等我长大了,要我去找真正的鹰扬将军印,现在博物馆那个是后人仿制的。。。

周老汉手中的烟袋锅再次掉在地上,这次,他怎么也捡不起来了。

喜欢民间故事选集请大家收藏:()民间故事选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