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小说

古筝小说>我还没开始你就结束了图片表情包 > 第393章 我可没与你们想的那么伟大(第2页)

第393章 我可没与你们想的那么伟大(第2页)

民众则是待牧的群氓,只能被动接受统治。

这种等级划分并非基于能力或贡献,而是基于神权赋予的身份,民众从出生起就被定义为被统治者,其价值仅在于服从天命,而无权参与国家治理或表达自身诉求。

西周时期的井田制与宗法制,本质上是君权神授理念在经济与社会结构中的体现,土地归天子所有,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民众只能在贵族的井田中劳作,获取微薄的生存资源;

宗法制则以血缘为纽带,将民众束缚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链条中,任何试图突破等级的行为都被视为逆天叛道。

这种认知让民众逐渐失去自主意识,将服从视为与生俱来的义务,而非基于利益共识的选择。

其次,君权神授通过思想专制压制民众的批判精神。

为了巩固帝王即天意的认知,历代统治者往往借助宗教、文化等手段,推行思想统一,严禁任何质疑君权神授的声音。

这种思想专制不仅限制了学术的自由发展,更扼杀了民众的批判精神,当质疑帝王就是违背天理,当表达诉求就是犯上作乱,民众便会逐渐放弃独立思考,沦为被动顺民。

在这种环境下,民众不敢谈论政治,不敢质疑不公,只能在天命的框架下苟且生存,人族的自主精神被彻底埋没。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民众主体意识的消解导致社会变革动力的丧失。

在人皇时代,人族的发展依赖于族群共同探索,商王通过祭祀与民众共同感知天道,通过占卜与民众共同决策事务,这种共治模式使得社会变革能够基于族群的集体智慧。

而在君权神授的体系下,社会变革的动力完全来自王权,帝王若有革新之志,则可能推动制度进步;

帝王若沉迷于天命不可变,则社会只能停滞不前。

其根本原因正是君权神授带来的天命优越感,他们相信天道赋予的统治模式永恒不变,无需因外部变化而调整。

当民众失去主体意识,无法形成推动变革的集体力量,社会便会陷入路径依赖,难以突破旧制度的桎梏。

殷商时期的人皇传统,强调人神平等对话,人皇作为人族代表与神灵沟通,目的是为人族寻求发展智慧,而非祈求神灵的恩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祭祀是人族尊重天道的体现,而非神灵控制人族的手段。

而君权神授的出现,彻底扭曲了这种人神关系,将人神平等转化为神权奴役,使得人族逐渐沦为神权与王权的双重附庸。

首先,君权神授将天道工具化,沦为王权统治的合法性外衣。

在殷商时期,天道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规律,人族通过祭祀与占卜感知天道,目的是顺应规律而发展;

而在君权神授的框架下,天道被赋予了人格化的特征,其意志完全由帝王定义,帝王的政令就是天道的指令,帝王的利益就是天道的诉求。

当天意成为王权的工具,人神关系便失去了平等对话的基础,人族不再是天道的合作伙伴,而是天意的统治对象,其发展只能依附于王权对天道的解读,失去了自主探索的空间。

其次,君权神授催生了神权迷信,阻碍了人族对客观规律的认知。

在人皇时代,人族对天道的探索是理性的,人皇占卜天象,是为了判断人族行动是否符合自然规律,如农耕、战争的时机,而非祈求神灵保佑;

祭祀祖先神,是为了传承族群智慧,而非依赖祖先庇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